贝尔格莱德:唯有生活永恒②(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塞尔维亚语中Prijatelj一词,意为朋友;而Neprijatelj,直译“不是朋友”,意为敌人。在朋友与敌人之间不存在中间地带,仍有18世纪被土耳其人称为“充斥野蛮人的山区”之遗风。这是个直到20世纪中叶仍然有近百分之八十人口是农民的国家,人们仍然在脸上清晰地表达好恶,为维护小小的荣誉大动干戈,世界只有黑和白两个维度。“看到他们,如同看到我们欧洲人原初的模样……如此忠诚,如此勇敢,如此笃信上帝、热爱自由……他们是抗击异教徒的欧洲守护者。”19世纪曾有英国作家对此大为赞赏。这种性格今天依然如此。
(三)辉煌岁月已过去了吗
“回来吧,铁托。一切都可以原谅。”
贝尔格莱德街上有这样的涂鸦。无论是他的诞辰、忌日、二战胜利日甚至90年代战争纪念日,从萨拉热窝、萨格勒布到卢布尔雅那的民众都表达着同样的心声。这不是一种悲观的怀旧:随着南斯拉夫分崩离析,失落的不只是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稳定的工作机会、大体融洽的民族关系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有许多人作为“南斯拉夫人”的身份认同。
在整个西巴尔干地区,作为曾经的大国首都,贝尔格莱德无疑最具“南斯拉夫气质”。
过往车辆上、广告牌上和店铺招牌上, 还可以看见很多“.yu ”(Yugoslavia)结尾的网址。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从2007年开始启用“.rs”和“.me”,直到2010年,“.yu”才全面停用。但是至今,由于种种低效率,许多地方还维持原样。看着这些网址,颇有些时光倒错的感觉。
老城一处无名的涂鸦 (图:曹然)
高层建筑全部是社会主义风格,对比二十年前的照片,城市面貌几乎未变。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他们首先是南斯拉夫人,其次才是塞尔维亚或克罗地亚人,”斯拉夫科说,“尤其是那些来自跨族通婚家庭的人,他们的认同超越了民族。我也是一个南斯拉夫人——我的根在黑山,成长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在贝尔格莱德学习工作。我当然是塞尔维亚人,但这个描述并不完整。”20世纪90年代的血与火之后,这些人愈发渴望回归失落的故乡,如同试图复活记忆中永葆青春的死者。Yugo-nolstalgia(南斯拉夫乡愁)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