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人策兰的世界里,他唯一忧惧的是代表作令读者感到愉悦|此刻夜读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保罗·策兰
Paul Celan
诗人保罗·策兰出生于切尔诺维兹一个“家里只说标准德语”的犹太家庭。父母死于纳粹强制劳动营后,辗转于布加勒斯特、维也纳和巴黎,定居法国,同时频繁前往德国。亲历了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屠戮、德语世界的敌意和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身份认同之艰难,策兰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耀眼德语作家、战后欧洲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近期,德国学者沃夫冈·埃梅里希撰写的《策兰传》简中版首次推出,他通过对策兰人生经历、创作历程、情感生活、文学事件的巧妙编织,真切地展现了策兰悲恸的个人史,以及二十世纪的创伤历史。
从“美的诗”到“灰色的语言”
巴黎 1948—1958
在巴黎生活了三个季度后,保罗·策兰于1949年3月3日写信给苏黎世的迈克思·里希纳:
我在这里很孤独,在这个奇妙的城市里,我不知所措,除了法国梧桐树上的叶子,我在此地一无所有。然而,我坚信[……]在我的孤独中,或者正是借着我的孤独,我听到了一些东西,这是那些才刚发现特拉克尔或卡夫卡的人未曾听闻过的。
这里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关键字,它们反映了策兰在巴黎的生活与写作状况,也预言了1952年后,作家与作品在联邦德国所遭遇的误读。
从1948到1952年的这段日子里,策兰经历了——借用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所创造的说法—“平川上的不易”。在汉斯·魏格尔出版的《现代之声1951》(Stimmen der Gegenwart 1951)中,收录了策兰的几首诗,并附有一段有关其生平的简短介绍:“他以当工厂工人、口译员和笔译维生,艰难度日。”在这些翻译工作之外,策兰还做过德语和法语家教,最初的那段日子里,这位没有国籍的人就是这样聊以维生。后来,他很高兴一切终于过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