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为了享受孤独(8)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pubmed.ncbi.nlm.nih.gov/21859197/)
(psycnet.apa.org/record/2007-19538-006)
事实上,巴尔萨里-帕苏勒猜测,隔绝独行的夜行者可能具有高功能。她告诉我:“如果他们能够从其他形式中获得我们所认为的社交互动的等价物,无论是通过使用社交媒体……甚至只是看电影(你可能觉得自己某种程度上在与人互动),那么我认为这不一定是适应不良。”
如果他们是快乐的,一些严肃的问题便随之浮现:人类天生需要多少社交互动?人类是否有普遍、共通的心理需求?
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相信,所有人都共有某些基本需求,但程度因人而异。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于1943年首次提出的“需求层次”中,唯一比“社交”需求更基本的是那些与物质生存和安全相关的需求。最近几年,研究人员提出了更新版本;例如,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断言,我们天生就需要“联系感”——即“自己对他人很重要”这种感受。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31-019-09818-1)
但是,为了描述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为了描述我们所有人的共性,尽管我们彼此有无数的差异——研究人员可能甚至在这些最基本的特征上也掩盖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某些社交需求可能直到一定的年纪为止都是普遍共通的;婴儿需要与它们的照顾者建立联系,需要和他们产生眼神接触,需要对方的触碰和体温。但对于成年人来说,社交需求可能不那么明确。
“我认为有些人的社交需求非常少,对他们来说,这种需求基本上不存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德扬告诉我,“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样一种可能性:有些人真的不需要社会关系。”心理学家或许完全忽视了这些人:如果他们始终独处——如果他们和我们清醒的时段都不一样——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夜行动物:为了享受孤独


© Weinstein Hammons Gallery
尽管寻找某些普遍特征的冲动是出于好意,但它也可能是种傲慢的想法。毕竟,我们只能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但仍然希望将这种体验投射到他人身上,希望感受到他人的思想反映出了我们自己的思想。当然,有时候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他人的行为“不正常”,并要求他们改变。问题在于界限在哪里——谁,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衡量标准去否定另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思维方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