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为了享受孤独(9)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可避免地受到无形的偏见影响。在美国,独居夜行生活似乎比在其他国家更令人难以置信。一方面,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它对于那些想要为自己创造理想生活的人而言似乎是一种上乘选择。另一方面,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美国是一个格外以外向性格为中心的国家。历史学家沃伦·苏斯曼(Warren Susman)称之为“个性文化”,它颂扬勇敢、颂扬被他人注目。情感史学家、《孤独传》(A Biography of Loneliness)的作者费伊·邦德·阿尔贝蒂(Fay Bound Alberti)说,自从卡尔·荣格(Carl Jung)在1921年的一本畅销书中提出了“外向”(extraversion)这个词开始,这个词在美国就与“自我完善、独立和进取的美国梦”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内向”则和“孤独”绑定了。
上述的一切并不意味着社会联系不重要。但是,也许我们不应该如此肯定这种联系对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意义,或是认定有一种唯一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充实。在过去的10年左右里,人们越来越能接纳不同的身份,这股潮流中也包括蓬勃发展的神经多样性运动。传统上,神经多样性关注的是神经学上的差异,但有些人认为,它应该纳入大脑和思维上的差异。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想到在同样的旗帜下、或是以同样的精神支持夜行者。但也许我们确实应该这么做。
新冠大流行也可能改变我们对个人心理需求的看法。人们可以很好地适应截然不同的作息,这一点在如今显得再清楚不过。巴尔萨里-帕苏勒认为,在决定内向者是否要被迫装作外向这件事上,工作场所能发挥重大的作用。如今,它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夜行者和广泛意义上的内向人得到更多的接纳。
我采访过的夜猫子们都指望着这件事呢。当我问他们希望从未来得到什么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描述了类似的愿景——甚至比眼下更彻底的孤立隔绝,远离其他人的喧嚣和不安。网络工程师杨告诉我,他“想要变得更加内向……在考虑搬去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家”。
至于赫尔曼,这位过了30多年夜行生活的机械师,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辞掉他的夜班,这是他与社会仅存的联系。“我能想象出自己什么也不做,只是住在蒙大拿州某个地方的一座小农场里,周围没有任何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他告诉我,“平静,安宁,黑暗。”
文/Faith Hill
译/苦山
校对/芝麻塞牙缝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