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东方主义与地理建构中的亚洲与中亚(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中亚”概念的含混性成为一种知识理解障碍。近年来空间研究的兴起,揭示了空间的等级性,启示“中亚”作为“地域”,其中内含着一种等级结构。“域”这个字,却不只是地 理,而是具有文化意义的某个范围。决定这个范围 的,是生活在那个特定区域之内的人的社会,是族群,是文化,是某种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方式,甚至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因为这个“域”的存在,完整的地理上便有了种种人为的界限。【阿来:《地域或地域性讨论要杜绝东方主义》,《阿来文学演讲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年,第228页。】而这个所谓的“人为”界限,无外乎就是掌握了知识与权力的人群。对于东方主义与中亚知识建构的反思,才刚刚开始。【恽文捷:《19世纪初俄国对新疆和中亚汗国的探索及其影响》,《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笔者也拟从这个视角对“中亚”的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的分析。
一、地理大发现与俄国对“鞑靼利亚”的科学考察
理解“中亚”,必然要从理解“亚洲”的意义开始。“亚洲”概念的生成离不开地理大发现,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的一次划时代影响的大事。那两三百年,欧洲经历了知识系统的大破大立大重建,知识系统的变化正是分隔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那最鲜明的分水岭。【杨照:《新世界与老亚洲》,收入(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著,刘兴华译:《亚洲的去魔化: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帝国》,201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第7页。】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是一场对原土著居民的掠夺和屠杀。不过,航海大发现作为“双刃剑”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有促进的一面,特别是物资交换与全球世界体系的形成,同时也带来世界知识的重大革新。
首先,地理大发现破除了欧洲当时将印度洋作为“伊斯兰之海”的认知。哥伦布的航行是以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为起点,航海大发现则更进一步证明了地球乃一自转球体的主张,引发对于欧洲传统教会观念的强烈质疑。“新大陆”(美洲)印第安人的存在以及东南亚诸国的发现与认知,对基督教《旧约圣经》“创世纪” 有关人类起源的提出了挑战,冲击了基督教对于历史表述的垄断性。欧洲人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于新的全球空间和各种文明的想象与观感。 地图和地理书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工具。【吴莉苇:《欧洲人等级制世界地理观下的中国———兼论地图的思想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其次,从新大陆发现的大量气候海洋交通等资料、搜集到的大量动植物标本、民族志资料涌入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对陆地和前所未知的生物描述,刺激了博物学的发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