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东方主义与地理建构中的亚洲与中亚(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由此,欧洲进步之快,不仅远超古人,而且将东方伟大的文明(中国、印度与伊斯兰)远远落在了后面,数百年对西方内部问题的关注、利用对非西方数百年的统治与东方数百年的牵涉所形成的基础,西方建构了现代性。【(英)齐乌丁·萨达尔著, 马雪峰、苏敏译:《东方主义》,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4页。】这种现代性渗透到了历史写作和地图绘制的空间中。
17世纪末,欧洲学者已经开始将“文明”欧洲与“野蛮”亚洲互为参照,里海北边、多瑙河西边及奥克苏斯河东边的地带,以古代宇宙志学者的“西徐亚”来称呼,视为历史的源头。到了19世纪,历史学家兰克将这种二元历史观视为一种历史原则。【参见(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著,刘兴华译:《亚洲的去魔化: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帝国》,201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第246页。】随着进化论的普及,与文明欧洲相对的“蛮族”成为了处于转型与定居、开始建构制度中之游牧民族,以及没有文字与高等艺术。只具备“公民社会与国家体制之雏形”的农业民族。由于农业民族没有长途奔袭到欧洲,而游牧民族则多次深刻影响到了欧洲。13 世纪欧洲人以“鞑靼人”来称呼分布于西亚、 中亚和北亚的许多游牧部族。Tar-tar 原是古代一些游牧民族的部落名称,Tartarus则是希腊神话中的幽冥地府“塔尔塔罗斯”,13 世纪中叶当蒙古人兵临欧洲之时 ,英国本笃会士编年史家马修·
帕瑞斯怀着恐惧与憎恨之情创造性地把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称这些蒙古人是 “撒旦麾下令人厌恶的民族 ,像来自塔尔塔罗斯的恶鬼一样不断涌现 , 所以他们该被称为鞑靼人 (Tartars)”。 从此 ,“鞑靼人”成为欧亚大陆草原地区各游牧民族的通称,于是在随后几个世纪的地理学想象中, 鞑靼地区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代表着威胁文明世界的蒙昧主义的温床。【吴莉苇:《欧洲人等级制世界地理观下的中国:兼论地图的思想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17—18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亚洲地图上, 鞑靼地区都是一个主要形象, 由独立鞑靼 (西鞑靼) 和中国鞑靼 (东鞑靼) 组成 。这块占据欧亚大陆一半以上面积的广袤空间在是时欧洲人的观念中没有政权归属, 纯然是个文化区域。【吴莉苇:《欧洲人等级制世界地理观下的中国:
兼论地图的思想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鞑靼作为野蛮的形象深入到欧洲的历史观中。鞑靼人居住的区域被称之为鞑靼利亚(拉丁文为 Tataria)词根是Tatar,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阙特勤碑。据考证,中世纪犹太拉比和旅行家图德拉的便雅悯(Benjamin of Tudela)于1173年在其著作中首用“Tartarie”一词称呼蒙古人及其地方。【恽文捷:《19世纪初俄国对新疆和中亚汗国的探索及其影响》,《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13世纪前期蒙古西征后,欧洲开始以拉丁文“Tartares”称呼蒙古人,以 “Tataria” 称呼东方蒙古人发源地及其势力范围:鞑靼利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