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原则》第二部: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投资(7)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第二种模式是崇文的官僚体制,也即唐宋模式。唐宋模式是实现的是世俗和平民的均衡。唐宋的崇文直接带来了兵役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兵与民的分离。老百姓开始在和平时期有了安定的生活,自由从事消费活动,科举制度保证最好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官僚体系,人口素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唐宋均衡建立在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的基础上,是一种正义均衡(图3)。
图3 唐宋社会发展在RCK一般均衡模型下推演

解读《原则》第二部: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投资


来源:白雪石、孙恺健、沈非若、吴浪(2020)
站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角度,我们就非常好理解在中国历史上它的辉煌是如何实现的,而19世纪以来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迅速衰落的历史,也使中国人民定当从苦难当中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也可以从历史大周期的角度来理解。在中国上一个历史的低谷期,也即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时,全球主流历史观由三位德国哲学家的思想主导,而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下才能有中华民族再度崛起、再度复兴的逻辑空间。
第一个哲学家是斯宾格勒,他的观点是历史就像自然的四季一样,有春夏秋冬,到了冬季,历史和文明最终会走向消亡。在这种哲学思想下,传统的中华文明可能已经消亡,需要建立新的文明。后来德国的纳粹思想正是在斯宾格勒的历史消亡论影响下产生的。
第二个哲学家是黑格尔。他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历史是在地球上自东向西演进的过程。黑格尔认为最早的人类文明出现在中国和印度,然后转移到中亚,接着是希腊、罗马,直到大英帝国的崛起。黑格尔的历史观意味着,中国是最早出现辉煌的一个文明古国,属于中国的辉煌也已经过去。
所以在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意味着在矛盾的对立、转化和运动的过程当中,矛盾的解决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中华文明完全有可能走出第二轮曲线。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刚刚经历了达利欧所说的货币、信贷、债务和经济活动大周期的崩溃,而资本主义文明的哲学体系是没有弱国的一席之地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事是中华文明再度复兴的唯一的希望。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必然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