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星如:人工智能艺术,最好讲也最难讲的故事(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机器人间”的策展概念,是“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之父”马克·维瑟(Mark Weiser)预言的回响:“最为深远的技术是消隐的。它们被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罗网之中,不再可见。”轰隆作响的数据中心矗立在人烟稀少之地,光缆只在无人海岸悄然登陆,从不打扰。“机器人间”是一场集体性的似曾相识(编者注:deja vu,也是此次展览的外文标题的一部分)。近年来“开机”的类人机器人们(从“索菲亚”到谷歌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渴望成为古代剧场里“机械生神”(deus ex machina)的近世倒影,今天化为柔软的、消隐的、会帮你关灯的智能助手,仿佛幽暗遥远的时代里混迹人间的神怪。
展览开放双向的观看线索:顺时针的行走者将会经历算法从无形到被赋形、能力逐渐扩张的场景,最后人类消逝,机器徒留世间;逆时针的行走者则会随同近乎全能的未来机器,不断考古自身起点,在时间回卷中逐步剥离能力与自我意识,直到还原到0和1的初始定命。由此,展览架设的时空形成了一道颤颤巍巍地振荡在技术进程与人性演进之间的晨昏线。
哲学家、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在一次采访中提及“美学的原始意义是‘使可感’(rendresensible)的美学,是美学在各种媒介之间的分配”。对科技现象的解释总比现象慢1/4拍,符号和隐喻尚有隙可乘。本次展览并未试图按照“技术类型”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区分,而是尽量保留“使可感”的部分和叙事连贯的原则,对技术原理的解释与说明则通过展签的“技术笔记”和展览其他相关文本体现。

龙星如:人工智能艺术,最好讲也最难讲的故事


安娜·瑞德尔,《花叶病毒》(2018),影像。今日美术馆供图
本次展览分为“渲染自然”、“离开虚拟”、“代笔作家”、“搭档与观察者”、“徒留与自省者”五个章节,试图探讨AI模拟自然、算法的具身性、AI与人类互相合作或观望的关系等问题。
2014年以来,由前谷歌人工智能科学家伊恩·古德费洛(Ian Goodfellow)提出的生成对抗网络(GA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领域里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借助此类模型,机器通过对大量训练数据集的“学习”,创造出越来越以假乱真的图像。它们生根于真实世界,但又不属于真实世界。在“渲染自然”章节展示的作品CUSP中,艺术家杰克·艾维斯(Jake Elwes)将GAN随机生成的图像置于潮汐景观中,从神经网络生成的鸟类图像中主动选择让图像从一只鸟迁移到另一只鸟,并伴随着人工生成的鸟鸣声景。机器从摄影训练数据里集中学习不同沼泽鸟类的隐含特征,在此过程中发现不同物种之间各异的形态,并且在没有参考人类分类学系统的情况下,自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类型迁移。当这些不存在的“人工”飞鸟伫立在滩涂上时,真实世界的鸟儿也在周围降落或飞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