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猛兽:也论汉代墓葬艺术中的狮子(7)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图一二 南阳画像石中的狮子伏虎豹(三):1.南阳 ;2.南阳石桥 ;3.南阳 ;4.南阳,1、3、4.采自凌皆兵、王清建、牛天伟编:《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第八卷第25、53、224页;2采自《中国画像石全集6·河南汉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96页
对于后一兽,一些图录中就将其中鬃毛长扬,尾端蓬大,身形粗短的形态较为突出者称作狮子。的确,汉代一般人对于狮子形象的理解就是通过类比于虎豹等猫科动物,然后在鬃毛和尾巴上予以分别之。例如,《后汉书·顺帝记》记载“疏勒国献师子”,李贤注引《东观记》云“师子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与今本《东观汉记》中记载一致,云“疏勒王盘遣使文时诣阙,献师子、封牛。师子形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尔雅·释兽》中说“狻麑如虦猫”,“狻麑(狻猊)”为早期对狮子的一种称呼,郭璞注即云“即师子也,出西域” ,《汉书· 西域传》颜师古注亦云“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何谓“虦猫”?《尔雅·释兽》云“虎窃毛谓之虦猫”,郭璞注“窃,浅也”。《说文·虎部》亦云“虦,虎窃毛谓之虦苗……窃,浅也”。大概是浅毛或浅色之虎的意思,不是太明确。
总之,汉代人是以虎、猫等动物来类比狮子,所不同者为狮子是正黄色的,有鬃毛,文献中理解为须髯,尾端有斗大的茸毛。但理解往往也比较含糊,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将上述在鬃毛和尾巴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虎豹形猛兽称为狮子是有道理的。
笔者不仅认为那些特征突出者为狮子,而且认为此种题材中那些形象颇有出入、似是而非的猛兽总体上都应该是狮子的表达。不仅要从其自身特征去判断,更要从图像格套,图像上两兽的关系去解读。如上所述,此种题材其实就是一只虎豹在另一只昂首挺胸、张牙舞爪、毛发怪异的猛兽前夹着尾巴、俯首臣服的表现。狮子是西方输入的猛兽,除个别实体输入宫廷以外,更多时候输入和传播的是一种传说,一种比本土的虎豹更为凶猛的西方异兽的传说。《尔雅·释兽》中就说:“狻麑如虦猫,食虎豹。”《穆天子传》中云“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狮子凶猛得可以吃掉老虎,看来是汉晋时期的一种普遍观念。与上述图像最相配合的是一则北魏时期的文献,《洛阳伽蓝记》中说:
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为逆贼万俟丑奴所获,留於寇中。永安末,丑奴破,始达京师。庄帝谓侍中李或曰:“朕闻虎见狮子必伏,可觅试之。”於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巩县、山阳并送二虎一豹,帝在华林园观之,于是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