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猛兽:也论汉代墓葬艺术中的狮子(8)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上述图像最可为“虎见狮子必伏”、“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的生动表现。虽然很多时候参用后世文献有很大风险,但前面已经有汉代自身的文献,只是比较简略,逻辑普通而直接,具体信息也简单、明确而对称,而且这种神化狮子的观念应该随着认识的加深而日益衰弱,或许可以作为参照。
确定了这个“虎豹见狮子”的图像格套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此类题材中对于狮子的表现。从其具象程度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狮子体型略小而短,头颈上鬃毛长而上扬,有的尾部茸毛也有刻意表现,特征最为明显(图一○);但大多数属于第二个层次,身形与虎豹无异,头顶上模式化地竖立起类似发冠的鬃毛,尾巴或者类似马尾,或者就是虎豹之尾,格套化最为突出(图一一);第三个层次则千奇百怪,有的头顶隆起,似个大包,有的则略露正面,浑成圆头,有的头颈上全部类似马鬃,有的则进一步倾向于一匹小马,只有在认识到这个格套之后,才能明白原来是不能正确表现狮子的鬃毛而形成的“误会”(图一二)。但即便是第一个层次,距离狮子的准确形象也还有一定距离。看来刻画者并没有见过输入的狮子实物或图像,他们刻画的只是一种传说,一种关于西方猛兽的观念。
但这个传说还是有实质的,有狮子在汉代传入中国的实际背景,所以人们还是知道在鬃毛和尾巴两个方面去突出表现狮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造了这一形象和题材,形成格套,反复制作。制作过程中有的也许根据个人理解进行了一些细节的发挥,或发挥得更像狮子,毕竟是以狮子的传说为基础的,或发挥得更像马,毕竟对动物鬃毛的理解恐怕更多来自于现实所见的马。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格套在南阳地区兴起和流行之后,不仅数量丰富,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还出现于除墓葬画像石的其他材料之上,如有学者提到的洛阳五女冢新莽时期墓葬出土的一件陶井栏。
余论:神兽与猛兽
除上述大型石雕和画像石以外,汉代遗存中较为集中的以狮子为造型的可能还有一种琥珀珠,或称之为辟邪形珠。不过,一则此种珠子形小而抽象,一则其可能直接由外部输入,不是严格的汉人作品,暂不纳入本文讨论。有学者提到汉长安城出土的四神瓦当中,有个别以狮子代替白虎的情况。从提供的图片来看,应该是狮子,不过笔者暂未查阅到详细信息,不能详论。还有将南阳邢营二号墓封门石上的一头略具须髯的虎形兽和河北望都汉墓出土器盖上的兽钮称为狮子者,从形象上看,也有道理,只是要么特征不够突出,要么不甚清晰,又尚未见同类材料,难以进一步讨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