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国语运动如何改变现代中国?(17)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很多人都是如此,实际上对文化做了切分。我们要看他的具体所指,同时也要意识到,一个人明确意识到的东西和他下意识运用的东西,有时可能是有矛盾的。
5
谭徐锋:我想问最后一个问题,做语言学的人,包括我们现在讲的中国传统叫文史不分家,但是其实现代学科诞生之后,文史已经分家了,现在有人说文史不分家可能只是形容某个人的文笔比较好而已,对这个历史学家最高的褒贬,现在怎么样来处理学科分野下来的,怎么样来处理现在这种关系?因为你现在本身处理的就是文学的或者语言学的题目,在这里,你觉得历史学家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可以努力的方向?
王东杰:我在写的过程中对于历史和语言、文章的关系,体会逐渐加深。首先语言方面的修养,文的修养,对于做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修养。我说“文”的修养,不一定是文学,可以说是文章,非文学的文章也在其中,但是它们都要透过语言表现出来,而语言也不是文学。我们看中文系,他们有文学专业,还有语言专业,文学专业和语言专业之间也没有什么交往,好像完全是两个学科一样。
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已经说到的,语言学的专业知识。我是门外汉,当然要尽量避开那些最技术性的层面,最专业的层面,我本来是要打擦边球的。但是还是会一不小心擦到中间去。书里有一章,我印象特别深,就是第四章,讲“文字起于声音”那个观念。我想了整整一年:段玉裁他们也讲声音,讲文字起于声音。钱玄同他们也讲文字起于声音。可是为什么段玉裁怎么也不会走到废汉字的地步去,而钱玄同要废汉字?钱玄同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既然文字起于声音,所以文字就只是一个符号,就是来描写声音的,所以拼音文字最好。可是这个观念对于段玉裁来说,是完全想不到,恐怕也无法理解的。我就在想,他们观念的实际差别到底在哪里?想了一年多,我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这跟我们怎么理解乾嘉时期的音韵学有关系。20世纪以来的语言学思维,使我们对乾嘉小学的理解有了偏差。
看起来是同一个观点,但是大家的预设和逻辑展开的路径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个“跨学科”的过程,肯定会产生怎么“跨到”另一个学科的问题,跨界,还不要出错,至少是少犯错误。
另一个方面,除了语言学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话、做文章的经验,这是一个更广泛的文本经验(说出来的话也是文本),这个经验对于我们做历史的来说,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我因为过去指导学生时,给学生改论文,有过很多痛苦的经历,所以我一直主张,历史系要招生,最好让考生写一篇文章,看看他们的文章通不通,就知道他们的思想通不通。思想不通,做不了研究。给人改文章是很痛苦的,比自己写起来要痛苦很多倍。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是我们做老师的,都是因为上辈子狗屁文章写得太多了,这辈子被罚来给学生改文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