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国语运动如何改变现代中国?(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国语运动的内容很广,我这里不可能把这本书的内容重述一道。我只是想讲我个人特别重视、可能读者也会相对忽略掉的一个点。
刚开始从事国语运动研究的时候,我本来觉得所谓国语运动,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国家和地方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国语和方言的关系。这当然也没什么错,可是问题展开之后,我逐渐发现,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其实还不是方言和国语的关系,而是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或者说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这本书收束在这里,其实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我当初没有想到,自己会把思路落在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上,去重新思考汉字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这个结尾是在做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逼出来的,不在当初的设想中。所以这本书讨论的议题,我基本上归结为两个关系,一个是地方和国家的关系,一个是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所以我在这本书结论里专门讨论到国语运动的“中国特色”问题。如果说语言民族主义是一个全球现象的话,中国的国语运动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这是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想讲的一个东西。国语运动最早开展的时候,就想改变中国的文字,最终的目标是要废除汉字,改行拼音文字。在这个过程里面,它一步一步地把有关的各样因素卷进去,文字、口语、语法、文体……到了20年代,大家已经用“国语运动”这个概念来涵盖所有内容,“国语运动”成了语言文字改革的总称。它深刻地影响到今天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的认知。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语言学”。倒回去100年,并没有什么语言学。那时候中国人用的说法是“小学”,研究的是文字、音韵、训诂。章太炎清末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建议把“小学”改叫“语言文字之学”,还是把文字放在里面,不完全是叫“语言学”。不要看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变化。过去人们所说的小学,不管是文字本身,还是音韵、训诂,其实都是围绕文字展开的,文字学讲文字的形体,音韵学讲字音,训诂学讲字义,统统是从文字角度展开的。
可是在现代语言学里面,文字完全被边缘化了,因为它对不上西方来的语言学的概念,在理论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口语作为模型的。小学转为现代语言学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用语言学的思维来吞没中国的小学传统,改造中国的小学传统的过程,这当中同时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版图。结果就是,过去中国人最关注的“文字”问题,在现代语言学中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点。当然了,完全抛开文字来讲语言学,在中国也是很困难的,你不能不面对一个庞大的文字传统,所以无论如何,文字学还是在中国语言学里留了一个位置,虽然很边缘,可是不能没有。西方语言学就可以不必考虑这个问题。这一点,我想就是解释中国现代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最关键的地方。国语运动肯定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具有语音中心主义的特征,可是最后它还是不得不去面对汉字的力量,这个是一个以形体为中心的文字传统——注意,我所说的汉字以形体为中心,是说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抛弃形体去思考汉字,而不是说字音在其中不重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