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宝莱坞为何完虐好莱坞?(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比如,它特别像是某种向心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在以当代视听媒介为契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再造里,没有傲慢或轻佻地,放弃民族骨血里的爱好和仪式。换言之,他们等于是一边拍着电影,一边用电影强调着自己的心理根系。
比如,印度电影体量较长、动辄跨度三小时以上,印度普通观众的文化水平又参差不齐、未必能撑住长时间的高强度投入,于是歌舞就一次次地提供着“下课十分钟”,起到调节气氛、舒缓节奏、帮助大家适度放松神经的“中场休息”作用。
比如,印度是多民族、多语种国家,那还有比歌舞更具有普适性、更没有欣赏障碍、更能跨越语言差异、更能实现信息公约数和情绪公约数的载体吗?
此外,明艳的暖色调,华美的服装,奔放的肢体语言,激烈的直来直去的戏剧冲突,浮世绘般铺开的、极具南亚次大陆风情的美食、建筑、动植物、田园村舍,所有这些和歌舞之间达成的感官协调性非常强,总能彼此烘托,起到“1 1>2”的快感助燃。
何况,与歌舞这“表象技艺”内外相映的,还有“原型意识”——印度电影虽然通俗,却总有破屏而出的民族主体性:它是如此热衷于家族和父子的问题、道德荣誉和自尊的问题、致命诱惑和内心准绳的问题、对神之信仰所遭遇的挑战和考验的问题,这些仿佛从远古就盘旋在印度人灵魂族谱间的“元命题”,一次次把大家带回属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沙恭达罗》的洪荒次元,带回到一个由湿婆、毗湿奴、梵天和阿育王、泰姬陵、圣雄甘地所组成的印度。
那里有关于苦难、生存和死亡的复杂态度,能对我们现今绝大多数务实观念构成补益和参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众生。于是歌舞也更接近一个哲学隐喻,每当正反两面的角色跳到一起,我总能想到人性一体两面的善与恶。
更神奇的是,和任何已成熟的电影工业机制一样,印度电影正表现出超预期的学习、转移、挪用的能力,获得了全球性的叙事资源和套路:
《一代巨星桑杰君》是传记题材,《摔跤吧爸爸》是运动题材,《地球上的星星》是儿童题材,《嗝嗝老师》是教育题材,《神秘巨星》是音乐题材,《我的名字叫可汗》是漫长旅途中寻找和解的公路片,《调音师》是多达五十次反转的惊悚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让人想起《神偷奶爸》和《这个杀手不太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