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丨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人文学院(20)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为出现在战后的新艺术形式,无形式艺术总体上是开放的,艺术家试图打开所有被文化所封闭的东西,将人们的思想从强调逻辑性和线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重估被划分在不同等级的既有价值,还原人对世界最初的注视。
18
《无依之地——后二战视阈下德国艺术中纳粹记忆的变奏呈现》
作者:吴晶莹
(2021届人文学院博士)
指导老师:易英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丨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人文学院


论文简介:“回忆”像是一个钟摆,在“意义”与“无关”,“怀旧”与“失忆”之间摇摆,摇摆,反复摇摆……
1949年,法兰克福学派的灵魂人物、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在《文化批判与社会(Kulturkritik und Gesellschaft)》一文中写下著名句子——“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是二战后德国学界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也是困扰战后德国艺术走向的现实难题。
论文《无依之地——后二战视阈下德国艺术中纳粹记忆的变奏呈现》旨在“美苏清理纳粹主义态度”、“冷战情境下美苏对于东、西德意识形态和艺术范式的影响”和“战后德国人纳粹历史代际回忆实践的差异化趋势”三重变奏下,以“纳粹图像再现”为主线,以“冷战文化发展”为副线力图勾勒出二战结束后德国艺术对于纳粹记忆的跌宕呈现。
文化遗产学与美术考古研究
01
《可视的家谱——祖荫下的清代“家堂”图像研究》
作者:陈晗
(2021届人文学院硕士)
指导老师:李军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丨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人文学院


论文简介: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一类在清中后期流行直至现在仍然用于北方祭祖仪式中的图轴,其画面多以建筑为框架,中部列牌位序昭穆,顶端往往表现始祖容像。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北等地皆发现了此类图像,它们同属于一类祖先崇拜背景下的图式,笔者称之为“家堂图”。本文运用图像学、文献学、民俗学等方法对“家堂图”进行研究,通过探讨画面的时空秩序以探寻“家堂图”之生成规律,这类图式避开了长久以来所讨论的“祭真容”的合理性问题,由追求肖像之“似”变为追求谱系之“全”,其画面重点是序昭穆,当逝者的名字被填写进“家堂图”中时,它们就变成了庇佑子孙后代的“祖先神”,图像则是灵魂的承载物,“家堂图”也间接承认了“祠堂”在民间祭祖的合法性及重要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