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在今天:末世危机背后的人性世界(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回到反乌托邦小说的历史,追根溯源。乌托邦(Utopia)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原意是“子虚乌有的地方”,最早在1526年,英国作家、神学家托马斯 摩尔虚构了第一个乌托邦故事,这是一个完美的共和国岛屿,远在海上,遗世独立,外没有强敌,内国民和谐。1726年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其中有一个小岛拉普塔,岛上有一个“拉伽多学院”,按照当时欧洲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的经世理念,拉普塔是智者管理的完美小社会:智者们在仰望星空思考人类命运之余,还发明了把卵石改造成针插,成功培育出没有毛的绵羊,发明出不需要词汇的语言等等精致的文明奇迹。拉伽多学院是斯威夫特对当时英国知识精英阶层的戏仿和调侃。《格列佛游记》行文间明显的反讽意味,使这个理想国在语境上随时有翻转坍塌的危险,乌托邦小说预言了反乌托邦作品的诞生。
果然《格列佛游记》出版后,反乌托邦(Dystopia)一词诞生,它的本意是“一个人人不开心的地方”。乌托邦是人类社会进步美梦成真,反乌托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噩梦。乌托邦是虚构的人类天堂,反乌托邦就是失乐园。这一正一反两个文类如同闪电和惊雷一样密切相伴相随,但乌云密布下的惊雷远多于照亮一切的闪电,反乌托邦小说出产量远多于乌托邦小说。

《使女的故事》在今天:末世危机背后的人性世界


牛津大学最近出版了一本《反乌托邦文学史》(Dystopia:A Natural History )。根据此书的定义,反乌托邦文学的定义可以是描写末日世界的文学,也可以是关于“后末日世界”,或者跟“末日”没有关系,但必须是人类努力营造出的“苦海”(用如今的网络语言,“自己给自己挖的坑”)。符合这个定义的可考证的最早反乌托邦小说是出版于1792年的《平等的岛屿》:写的也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海上小岛,岛民为了贯彻绝对平等的社会理念,最后放弃了房屋,所有人都住在岩洞里。1826年玛丽 雪莱出版的书《最后一个人》,写人类发展到2100年将灭亡于一场全球性瘟疫。不难发现,这本书是如今流行的专写人类在地球上灭绝的“灾难小说”以及“灾难电影”的鼻祖。影视文化中“灾难片”现在已经是很卖座的类型片了,电影《终结者》《异形》《2012》《明日帝国》《十二猴子》《天地大冲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