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在今天:末世危机背后的人性世界(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灾难片借助高科技酷炫的制片技术、动作片般的打斗场面等因素,把一个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只有少数苟延残喘的人类未来图景呈现给观众。
二十世纪初的反乌托邦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时代开始为界,基本都是政体讽刺。冷战开始后的反乌托邦小说,以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整齐划一为讽刺对象,核冲突的阴云也密布着敏感的写作者。安 · 兰德写于1957年的作品《阿特拉斯耸耸肩》荣登《时代》杂志畅销书榜,总销售超过八百万本,这本现实主义作品也被评论家归于反乌托邦小说一类。这本经典再次回到读者的阅读视野中,是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时,亚马逊卖出几十万本《阿特拉斯耸耸肩》。
△《阿特拉斯耸耸肩》电视剧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读者并不熟悉的一本经典反乌托邦小说《华氏451度》,1953年出版,出于美国作家雷 布莱德伯里之手。它的故事发生于未来美国社会的书籍管制,具体的办法是焚书。社会上消防队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放火烧书,并且负责搜捕私藏图书的不法分子。其中一个消防队员出于好奇而偷书阅读,最后变成一个热爱图书的藏书家,反水后被迫逃亡。他加入爱书人的地下营地,为保全图书最后靠人脑死记硬背,口口相传,使人类文明得以流传下来。
布莱德伯里怕是没有想到他虚构的烧书运动,不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被智能手机和新媒体技术实现,纸媒已死,纸书式微,人人变成看手机的低头族。《华氏451度》的情节给以后几部末日电影提供了灵感。比如其中的一个盲人情节,化身在电影《以利》Eli里,末日世界的人类留存的唯一一本书,是盲文书写的《圣经》,这本书的保存者是一个神秘的盲人先知以利,他将整部圣经默记于心。电影《以利》故事的另外一个文本灵感来自于《圣经》:“以利亚”是《圣经》中最著名的先知,弥赛亚降临,人类被拯救前的预言者。这种多个文本互相影响和叠加的思路,用伟大的理论家布鲁姆的话就是“影响的焦虑”,仿佛河流之纵横交汇,史前之水与现今之水之间循环往复。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退到保守思潮,尤其是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反乌托邦文学第一次出现女性主义反乌托邦这一个新类别,这个潮流是由1985年出版的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开创。这部作品既获得当年的布克文学奖,又获得科幻小说类的“星云奖”,作者阿特伍德自己却坚持它不是科幻作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入主白宫后,《使女的故事》被拍摄成网剧连续剧在“葫芦网”播放,怒怼公开歧视女性,反对女性平权的新总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