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双城记》女性形象——论完美露西的虚幻与德伐日太太的凶残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简介:傅守祥(1970—),男,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双城记》女性形象——论完美露西的虚幻与德伐日太太的凶残


摘 要:世界文学经典《双城记》是狄更斯晚年的代表作,它聚焦于法国大革命前数年以及大革命期间的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的社会危机与人心动荡。小说细腻展示了多种女性的性格、命运与现实遭际,全景式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道德对女性的规训与无视,其中的露西与德伐日太太成为女性群像中代表至善与极恶的两端。相较于同时期法国作家雨果、司汤达等作品中的女性,《双城记》中的女性带有维多利亚时代妇女观的鲜明特征。从女性主义视域细读文本,以现象学还原的精神追溯人物原型,解剖社会偏见,探讨露西和德伐日太太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家成见与时代局限,进而发现完美露西的虚幻与凶残德伐日太太的万劫不复。关键词:《双城记》;女性主义;女性形象;维多利亚时代
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得到长足发展,一方面展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积极变革的思想力量,另一方面也以惊人的速度践踏着人类的道德底线。在各种思潮互相冲击之际,文坛上粗鄙暴露的文学风行一时。与狄更斯同时代的小说家R.W.雷诺兹写的《伦敦的秘密》就在各大报刊长期连载,“几乎每隔一页都有暴力、色情和悬念”[1](P78),其畅销程度甚至超过狄更斯的作品[2]。但时间的检验证明畅销并不等于入流,要想得到中产阶级主流读者的认可,传世之作是“绝不能叫年轻姑娘看了脸红”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自16世纪以来的英国清教徒道德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3](P65),虽然他们实际遵守的道德又是另一码事;维多利亚主义在道德上表现出的深刻传统性,要求文学作品更多地强调其道德意蕴,并成为指导日常道德行为的“实用神学”。
一、俗约束缚下的“美”:传统道德与现世灵性
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深谙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奥义,他的作品所提倡的“美”也都与当时社会提倡的道德理想有内在的一致性。曼彻斯特主教曾评价狄更斯说“数以千计的书稿中,没有一页是不能送到一个小孩子手中的”[3](P78),肯定其符合时宜的道德文学。为了在《双城记》中塑造出令主流价值观垂怜倾心的女神形象,狄更斯尽力避免一切有可能使她有玷污嫌疑的地方,对露西的外相和人物作用描写百般琢磨:男人们用沾满泥土和尘埃的真实的脸接触雾和雨的现实,另一些乡女农妇则以粗短臃肿和面色苍白的身体混迹在尘世间,而唯独露西有一头漂亮的金色长发和一双迷人的蓝色明眸,即使面对穷凶极恶的社会狂潮,她温柔的前额下也时时露出动人的表情。她以动人的特质疗愈了马内特医生十八年的魔怔,使“多余人”卡顿找到生命的价值,还源源不断地以爱和安慰支持着正义无辜的达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