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妖与圣人: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11)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但也许我们不应过分介怀于此。进行这项艰难的比较工作最好能够调动多样的研究进路和学科训练。对于古希腊和古中国这两个包罗万象的文明来说,没有哪一部学术著作胆敢奢望道尽在文学作品比较之中所有可称道的东西。
圣 人
圣人(Sage)一词在古代中国典籍中无处不在,用来指拥有完美智慧和理解力的人。约公元100年左右写成的中国第一部字典,将“圣”(sageness)同“洞见”(“通”,to penetrate)、“理解”(“叡”,to comprehend)的能力联系起来。最早出现“圣”的中国典籍之一《书经》(约公元前300年)这样解释道:“圣就是理解一切事物。”(“睿作圣”,sageness is to understand all things。)这种观念把圣人视为知识的拥有者,而这种知识的意思是无所不包的理解力。我们可以在孔子那里找到这层意思(如《论语》,7.34),他以标志性的谦虚明智地否认自己达到了这种崇高的地位:“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在《道德经》中,老子将圣的理想从无所不包的理解力变成了让人参与到道的整一性(oneness)中的那种智慧: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By embracing oneness, the sage acts on behalf of all under heaven.)”(22.7-8)
我们希望将本书副标题中的“知识”和那种对无所不包的理解力的理想等同起来。那么我们所说的圣人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仔细阅读《道德经》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段在西方被翻译、阅读和评论的次数超过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文段。
《道德经》有时被译作“关于道及力的经书”(the Classic of the Way and Its Power),是一部篇幅短小的著作,传统上托名为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这位高深莫测的人物所作,或称其为“年长的大师”(the Old Master),但这部著作肯定是在老子据称生活的时代之后的几个世纪才写成的。由于老子讨论了语言的不充分性和必要性,上引的第一章在全书中起到了纲领作用。名称将思想和事物的世界切割为个别单元,并且要服从持续的变化,它永远不足以表达人对统一体或起源的体验。我们认为,至少在任何严格指涉性的或纯粹散漫的方式中,这种关于统一体和起源的经验是不可能被传达的。“无名是天地的起始”,为什么起始是无名的?有没有可能它无名的部分原因在于万物的起始无法被概念化,因此无法被命名?在天地的起始之前有什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