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类”规定的意义(1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总之,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高清海,都以劳动概念为基点解释了“类”的形成。高清海总结道:“‘人’的所有一切,追究其始源都是来自于个体生命的创造性活动,最后也都要落实于生命的个体活动。我们所说的人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演变、人类历史的进步,归根结底,正如马克思所说,‘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66)这是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哲学家想做又没能做到的工作,可看作是马克思对“类”规定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正是因为完成了这一工作,人的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历史理论才第一次被奠基在唯物主义之上。
正像所有理论创新一样,这一理论的出现也必然伴随着诸多新的难题。这里试举一例。既然“类”是由人后天自己形成的,那么最初的人就不可能事先拥有“类本性”,只能是肉体的、经验的个人,用高清海的说法,即只能是“种生命”意义上的个人。那么,这种“种生命”的个人,怎么能创造出它本身并不具有的“类生命”呢?或者说得更极端一些,由于人在形成人之初并不拥有人的本质,那么没有本质的人如何能够使自己成为人?高清海的答案是劳动,把劳动视为“种生命”过渡到“类生命”的“初始本源”或者“始源活动”。那么,这种“始源活动”究竟属于“种生命”还是“类生命”?对此,高清海语焉不详。这可能跟这一问题难度太大有关。如果让它位于“种生命”一侧,就等于承认“种生命”中内含了人的超越性本质,事实上等于说人的超越性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跟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先验论很难区分开来。
如果让它位于“类生命”一侧(事实上高清海有“始源活动”就是“类活动”的说法(67)),就取消了从“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过渡问题,等于已经在用“类生命”的本性来说明人的生成。这的确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难题。
三、黑格尔与“类”规定的关系
由个体来生成“类”,是马克思或者高清海在“类”规定上的创新之处。正如任何思想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一样,这一思想也有其特定的理论来源。由于人的自我形成是以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为前提的,因此它无疑来源于启蒙以后的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高清海指出,“在德国哲学家看来,人之为人的规定不应当在人的身外,人是由于人自己的活动把人造就为人的,因而对人就只能从人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人的本性”(68)。的确,在马克思之前,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都不同程度涉及到人的自我形成问题。那么,他们中究竟是谁直接为高清海的“类”概念提供了思想资源呢?这还真是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