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类”规定的意义(1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关于这一问题,王南湜曾有过深入讨论。他在评价高清海“类”概念的一篇长文中,从高清海关于人的两种规定即“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差异出发,强调了从“种生命”到“类生命”过渡上的理论困难,并由此提出“类哲学”实际上继承了康德的二元论传统,“这种在‘种生命’与‘类生命’之间保持某种张力的康德式理论立场,正是他能够合乎逻辑地发展出其‘类哲学’理论体系的前提”(69)。因为只有采取“种生命”和“类生命”无法统一的立场,才能为“类”规定的超越性以及人的能动性留下空间。那些试图统一“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努力,无论是旧唯物主义将“类生命”归结为“种生命”,还是唯心主义将“种生命”归结为“类生命”,都只不过是“虚假的统一”(70)。因此,“在这一方面,高先生已然体悟到了以往的一元论体系,无论是旧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体系,还是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一元论,都不免走向独断论,而不可能为‘类哲学’的双重生命说提供理论前提,因而对康德式的二元论重新做了肯定性评价。
这一举动意味着高先生是试图由此取得理论上的突破。这一工作在此也可以说是对马克思哲学做一种‘近康德’阐释”(71)。
的确,作为一个事实,对康德的二元论的意义,高清海给出过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康德等人将人理解为一种超越性的理性存在,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是正确的,但“他们无法说明这种理性的本原,宁可把问题悬置起来也要坚持‘理性’作为人所特有本性的独立价值和自主性质”(72)。也就是说,康德为了保证人的本质的超越性,放弃了从“种生命”到“类生命”的过渡论证,采取两者不连续的二元论做法。但高清海的本意与康德不同,他是要终结人的解释上的二元论,力图使“种生命”和“类生命”连接起来,对人的本质做出一元论解释。上节已述,他事实上以劳动的“始源活动”为根据,努力去完成个体到“类”的生成论证。从这点看,说高清海站在康德的二元论立场上与事实不符,将康德哲学视为高清海“类哲学”的来源存在着明显的困难。
那么,高清海的“类”概念究竟来源于谁?笔者认为应该来源于黑格尔。这不仅因为黑格尔是康德二元论的批判者,曾经要一元地解释人从有限到无限,或者说从经验到超验本质的过渡,更重要的是因为高清海甚至马克思的那两点“类”规定,即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以及由个体生成“类”,跟黑格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高清海有过明确指认:“在黑格尔看来,作为类的普遍性,它本身就是内含着个体的差异性的,个体也同样内含着类的普遍性……黑格尔已经明确意识到不能把人的本性理解为抽象的共性,也就是不能用种的观点去看待人的本性。”(73)“在黑格尔看来,生命矛盾的发展进程就是主体‘个体存在’最终提升为‘自为存在’即类的过程。作为类的普遍性,它本身就是内含着个体的差异性的,个体也同样内含着类的普遍性。”(74)“黑格尔不仅确立了人的‘自为本性—自身根源’的原则,而且为进一步解决‘人是人自己的作品’的问题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