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王雅梦:交织叙述中的多重性——《雨水危机》中的历史、角色和反思(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图5&6 塞巴斯蒂安对戏中戏里烧死哈土依的观看&柯斯达对戏外反抗事件的观看
3.差异:以变化隐喻希望
然而,戏中戏里的两段历史并没有完全如镜像般对应:现代的当地妇女无法理解祖先为逃命将孩子浸入水中的行为,哪怕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面对被烧死的哈土依,戏中的土著同胞们虽然愤懑但无力。而面对将被抓走的丹尼尔,作为当地人的群演却敢于推翻权力的压制对其进行营救;而最重要的是,在现实的水危机中,人们的牺牲夺回了自己的权利。
两段历史的相异不仅丰富了叙事的层次感,更暗含着一种昂扬而乐观的基调——人民已经更加强大和勇敢,因此悲痛的历史不一定会重演,正义的反抗终将取得胜利。

角色的复杂多重性
1.二重历史中的角色
丹尼尔:既是戏中戏里土著首领哈土依的饰演者,也是现实中抗议水资源私有化的英雄。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神父”:历史上为了保护美洲土著不顾自身的安危(但也曾经犯过令自己蒙羞的错误),而现实中神父的饰演者在面对动乱时却也只是一个想要尽快保证自身安全的普通人;“哥伦布”:戏中戏里被描绘为殖民者,其饰演者安东在面对现实动乱时选择坦然留下,却似乎更接近于一个“冒险家”。以上是嵌套结构打造出的主要角色的二重性体现,这种二重性有的统一、有的对立、有的则暗含了戏剧性的争议,巧妙丰富了角色的结构。
2.其他角色的两面性
柯斯达:一开始是一个冷漠、功利的制片人形象,后来在安慰塞巴斯蒂安、营救贝伦等事件中又展示了自己温柔而极富责任感的一面。塞巴斯蒂安:一开始是一个善良、尊重他人的导演形象,后来又在拒绝营救贝伦等事件中显露了自己自私、矛盾的一面。两个主要角色形象抑扬相间、光明与阴暗并存。人物的这种复杂性既是对人性的刻画、也是对角色的人际关系(柯斯达与丹尼尔的友谊)、角色的内心挣扎(塞巴斯蒂安对电影的追求与维持内心道德感与完整性的矛盾)等问题的思考。
3.“殖民英雄”的争议性:多种“政治正确”
不同于整个电影本身,戏中的导演塞巴斯蒂安决定讲述的是一个以西班牙传教士为主角的故事,以赞扬其敢于反叛、仁爱无私的形象。但剧中的“哥伦布”饰演者安东对其颇有微词,在剧组聚餐情节中,他指出传教士巴托洛梅并非那么无私和进步,并称对此人的美化“不是艺术,而是为了宣传”,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电影似乎想要传达的是,叙述者对于叙述内容有绝对的主导作用,对内容的塑造受到其偏好、立场的影响。传教士可以是被殖民者不完美的朋友,也可以是殖民者,就像哥伦布可以是殖民者,也可以是冒险家。在国家或个体的讲述中,需求不同,侧重甚至是性质也会不同。但不管是什么立场,我想对于被殖民者来说,背后都是他们被殖民、被压迫的惨痛历史记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