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森林如何跃进不朽诗行(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王寅:
回应一下江河刚才说到的《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标题,这个标题的来源或者说我借鉴和模仿的是当时80年代我非常喜欢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和詹姆斯·赖特的诗的标题,他们的来源其实又是来自于中国的唐诗,比如说赖特有的诗就直接把白居易的诗用作自己的标题,所以就很有趣。
我们刚才讲到庞德和中国唐诗的关系,它有很多创造性的翻译,包括很多误译。但是这些诗翻回中文的时候,我就发现我对唐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因为我们从小就熟读唐诗,对唐诗已经激不起太多的兴奋和兴趣,但是经过庞德的那种创造性的翻译,特别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重新分行之后,我就发现唐诗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东西。刚才江河讲到庞德他们翻译的这些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的当代诗歌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通过英文转译的唐诗对我,至少对我包括我的同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语言现象。它不是直接从文言文原文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两道转译,一道是英文的翻译,另外一道是再翻译回中文。这个课题好像还没有人去做,但是我觉得如果有哪位有心人去归纳一下、梳理一下,会发现这在1980年代的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当中,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刚才还讲到甘德的诗里面新生的概念也就是再生的概念,其实我非常喜欢甘德诗集里“新生”的那几首诗,我觉得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语言再生的例子。比如说他反复地写到“地衣”,写到各种各样的生态,然后在下一首诗里面又再次出现,我很好奇他怎么解决这个重复的问题,怎么解决相似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甘德朗读《新生》的视频,非常好地诠释了他对节奏、对音韵,包括对意象的把握。
李栋:
刚才甘德和我说,他觉得在他的《新生》诗集中重复出现的“地衣”和王寅老师您的诗歌里边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意象“雨”有相似之处。
王寅:
我觉得不太一样,其实甘德他是有意识地加强了“地衣”,包括“苔藓”,包括一些地表植物的描述,赋予了它更多的含义。但是在我这里“雨”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意象,是作为一个氛围,作为一个场景,作为一个背景出现。所以其实我在看的时候,甘德的诗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他不仅是把它作为一本整体的诗集来创作的,而且他是不停地在一个意象上面去创造性地发挥。我记得罗伯特·哈斯说过一句话,是对《新生》的评价,他说,甘德是非常不安分的一个诗人——其实我觉得不安分就是指他的创造性,他是用破坏性的创造力来重新调整它的路径。我觉得其实我们很多人是舍不得去破坏自己固有的一些东西,而他是可以把它捣碎了、砸烂了,然后再重新建立起来。在《新生》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它是有递进、有发展、有变化的,而且这些发展和变化非常明显,是有意识而为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