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我们的心理重建之路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心理热线962525可以说是城市情绪最灵敏的“晴雨表”了。毕竟,拨出一通电话,是深陷黑色漩涡的人们成本最低的求助方式之一。
上海心理热线负责人、资深心理治疗师李黎告诉记者,自3月至今,962525每日能接到两百余次电话,这比疫情前的日平均数量整整翻了一倍。当她按下接听键,从热线的另一头传来的,常常是慌乱的啜泣和低沉的叹息。
相比经济上的损失,疫情后的心理伤痕更隐形、更持久,波及范围也远比大众想象得要广。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 covid-19 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中国科学院院士、世卫组织新冠研究专家陆林在演讲中介绍,截至去年底,疫情已导致全球增加了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给人类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至少将持续20年”。
“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它是一根缓慢的曲线,起伏、跌宕、迁延。”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精神医学教授赵旭东发现,来访者中增加了不少新面孔,一些本无病史的普通市民感觉自己得了“疫后综合征”:容易失眠、长时间情绪低落、有焦虑抑郁的症状和明显的创伤感。
最酷烈的风暴已然过去,但看不见的雨滴还是渗透了心底。人们似乎在经历一场广泛的心理创痛。这种共同的伤口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仍旧感到疼痛?
1 “集体症状”
4月下旬的一天,60岁的母亲忽然在午饭后蜷缩起身体,不停发抖。起初王薇薇以为她只是胃痉挛,但之后的一个月,母亲的“胃痉挛”屡屡发作,在客厅在厨房在卧室,她会一瞬间表情惊恐,浑身颤抖,“好像四周都很不安全的样子”。
“焦虑症。”精神科医生诊断,王薇薇母亲其实是惊恐发作,是“心病”。
麻绳是一点点拧紧的。王薇薇回忆,从4月开始,每一次病例增加的消息传来,母亲都仿佛迎头一击,在餐桌上食不下咽、唉声叹气,人也变得无精打采。
王薇薇的母亲是家庭主妇,负责照顾着一家三口的饮食起居,一向节俭朴素。丈夫退休后家庭收入锐减,隔离期间女儿的工资又打了八折,团购菜价却节节攀升,像不断上涨的水位终于压垮了她的精神。发病时,她嘴里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只是不断念叨着“没有用、没有用”。
平日内向稳妥的母亲一下变成了“情绪崩溃的大孩子”,每周要发作两三次,需要哄着才肯进食和喝水。王薇薇意识到,健康到失常的距离原来这么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