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值的幻灭遇到战争的呼唤|赏书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882年和1885年,尼采先后在《快乐的科学》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断言“上帝已死”,为宗教价值的幻灭和虚无时代的到来正式命名。30年后,弥漫欧洲的竟是一股呼唤战争的思潮,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杀戮无数但毫无意义的世界大战。经历战争之后,宗教信仰进一步崩坏。
在价值虚无时代,为寻找价值而呼唤来的战争,却导致更大的虚无,而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在这场悲剧中白白逝去。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重演。
战争的救赎

当价值的幻灭遇到战争的呼唤|赏书


文 | [英]彼得·沃森
在我们当下的时代,伴随着世界大战出现了大屠杀、投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以及20世纪已确知的存在于东亚的许多杀戮事件。让我们回想这类冲突的一个例子。索姆河战役自1916年7月1日早上7点30分打响。在那个周六的早上,超过11万名英国士兵沿着13英里长的战线参与了进攻,结果第一天就造成不少于6万人的伤亡,这至今仍然是一项纪录。“超过2万人死在了交战双方的战线之间,有些人受伤倒在了这片无人之地,哀号了好几天才咽气。”
1914年现象
不过那是在1916年发生的事。1914年的夏天和秋天则全然不同。站在现在的立场,我们很难相信那时候的人们会如此欢迎战争。我们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伦敦一名书商宣称这场战争是“欧洲的尼采主义战争”,这一事实引出了第一个问题。他指的是如下事实,即在战争爆发时,尼采著作的销量大幅度提高。造成此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许多德国人的敌人认为这位德国哲学家是罪魁祸首,是最应该因为这场战争而受到谴责的人,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们还认为尼采要为一战的残忍承担个人责任。
加拿大哲学教授斯图尔特(H.L.Stewart)在他的著作《尼采与德国理想》(Nietzsche and the Ideals of Germany)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描述为“不择手段的尼采主义反道德论”与“珍视基督教约束原则者”之间的战争。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同样被激怒,他向几家英国报纸抱怨说:“我应当想到,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这种状况,一个作家使一个国家变得如此混乱。”德国被视为未来超人的国度。用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的话说,超人已经成为“类似神的祸害”。在很多人看来,尼采大声鼓吹的上帝之死最终带来了人们预料之中的大灾难,似乎这个深渊已经被洞察清楚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