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里翁在《无需存在的上帝》中对海德格尔的批评(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马里翁的这一思想立场一方面固然针对的是自柏拉图以来源远流长的西方主流哲学传统,另一方面也是针对以阿奎那和苏亚雷斯(Francisco Suárez)为代表的基督教“理性神学”(rational theology)传统。这两大传统者虽然看似相互对立,但其共同原则都是将上帝等同于理解为一种最高的存在者(being)。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里翁把包括哲学和理性神学在内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都理解为一种“存在-神学”(Onto-theo-logy)。

试析马里翁在《无需存在的上帝》中对海德格尔的批评


让-吕克·马里翁马里翁关于“存在-神学”的论述,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海德格尔。这一点并不令人奇怪,因为众所周知,海德格尔正是这一命名的首创者。在其后期的“形而上学的存在-神学机制”一文中,海德格尔明确地指出:“在根据意义上,存在者之存在完全仅仅被表象为自因(causa sui)。借此道出了形而上学的上帝概念。形而上学必须从上帝出发来思考,因为思想的事情乃是存在,而存在以多重方式现身为根据:作为逻各斯,作为基础,作为实体,作为主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形而上学的“存在-神学”机制的形成有三个关键阶段:首先,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形而上学无视“存在”与“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分”,将存在误解为一种对象性的实体或现成的存在者;其次,以阿奎那和苏亚雷斯为代表的基督教经院哲学进一步将存在等同于上帝,也就是说,上帝不仅是一种最高的存在者,而且是其他存在者得以存在的终极原因或根据(Ground);
最后,在笛卡尔、斯宾诺莎和黑格尔的现代形而上学中,上帝与我思或主体完全统一,并且成为“自因”。
从《无需存在的上帝》的意图来看,马里翁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关联性恰恰是他本人有意为之。事实上,无论在马里翁的这本书中,还是在他的其他著作中,海德格尔都或隐或现地占据了一个核心的位置。对于马里翁来说,海德格尔的重要性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德格尔是马里翁的思想引导者;另一方面,他也是马里翁最大的思想对手。从前一方面来说,海德格尔为马里翁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批判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路径。同海德格尔一样,马里翁也是将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存在-神学”。依据海德格尔的这一洞见,马里翁对包括阿奎那、苏亚雷斯、笛卡尔、康德和尼采等在内的神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并且认为他们的共同错误都是将上帝等同于一种作为“本原”或“根据”的最高存在者。但从后一方面来说,马里翁反过来批评海德格尔仍然将上帝放在作为存在者之境域的存在(Being as horizon of beings)或“本有”(Ereignis)之中,从而使上帝从属于存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