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摘要:“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小康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大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 制度优势
作者: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谢伏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适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顾和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渊源及含义
“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是,长期以来,受生产力落后和私有制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小康”愿望始终无法实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
“小康”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康”意为“安”,“小康”即“小安”,原意为召穆公劝周厉王“小省赋役而安息之”,即减少赋税徭役可以使人民得以喘息,生活安定。这里的“小康”主要指百姓的生活状态。
至汉代,“小康”从百姓的生活状态演变为儒家提出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描述了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