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上海(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上海“孤岛”时期,“张爱玲已经成为上海的新闻人物,自己设计服装,表现出她惊世骇俗的勇气,那天穿的,就是一袭拟古式齐膝的夹袄,超级的宽身大袖,水红绸子,用特别宽的黑缎镶边,右襟下有一朵舒蜷的云头——也许是如意。长袍短套,罩在旗袍外面。”
用今天的话来讲,柯灵曾经对张爱玲有知遇之恩,张爱玲于1943年写成小说《倾城之恋》, 翌年秋改编为四幕八场的现代话剧,请柯灵提意见。后来柯灵还为剧本上演,在多家剧团间奔走了一番。这台戏后来在新光大戏院上演了,导演是当年上海的四大导演之一朱端钧。这出戏连演八十场, 场场爆满, 盛况空前。
柯灵的文章里提到的朱端钧建国后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副院长。他堪称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一生执导了九十多部话剧,其中包括了他所经历的年代中中国所有著名剧作家的作品。我还记得1976年北京举行毛泽东主席遗体告别仪式时,因为我家有一台九英寸的凯歌黑白电视机,住在楼下的朱端钧上楼来看电视,邂逅了特地步行了二十分钟也来看电视的柯灵。两位老熟人只是简单地点点头,整整两个多小时连些许的寒暄都没有。当时两人都从牛棚里放出来不久,尚未获得平反,还都是戴罪之身,恐怕不便多言。
▲朱端均副院长在上海戏剧学院指导学生
朱端钧住在枕流公寓的一楼,他家的阳台上种了不少盆景,时常看见他在阳台上浇花,有时又通过阳台到公寓的大花园里散步。作为一位中国戏剧界著名的导演,朱端钧性格内敛温和。他行走不便,有一次我陪他去公寓对面的上海戏剧学院剧场看学生的演出,他拄着拐杖,说话轻声细语,颇具仙风道骨。博学的他守护着一个传统的婚姻,他的伴侣是一位不识字的传统中国妇女,为他养育多个儿女。我还记得朱端钧的死那么令人措手不及,1978年秋天,文革结束才两年,他在戏剧学院排练场里,为上戏表演系的教师执导复排话剧《雷雨》。排完戏演员们尚未离开,他率先走出排练场,突然倒地。送到医院终告不治。他死于心血管破裂。那时他已七十高龄,《雷雨》是他文革后复出排的第一出戏。他曾说:“今后我死也要死在排演场。”最终他如愿以偿。
在《小团圆》中,张爱玲曾经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邵之雍(以胡兰成为原型)过境上海,到九莉家去,坐到客厅里,正巧燕山打电话来,九莉装作若无其事地去接,不想让之雍知道她同燕山的事。张爱玲这样写九莉当时的心情:“她顿时耳边轰隆轰隆,像两簇星球擦身而过的大的噪音。她的两个世界要相撞了。”小说中的九莉一个人沉在两个情感世界中,左右为难。而燕山据说是以电影导演桑弧为原型。其实生活中桑弧认识张爱玲时,抗战已经结束,胡兰成已经避难去了温州。所以小说中描写的场景是作者戏剧化的文学表现,真实的张爱玲见到桑弧的时候,前面那一颗曾经火热的星球已经远去,热度已经消退。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