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结尾句可以归纳,也可以拒绝归纳,甚至改变主题(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我将要有比我所能希望的好得多,好得多的邮编。)这个句子十分程式化,太过机械和做作;要不是小说前面建立起的情绪,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它。(对于这部小说更闻名遐迩的起始句,我有同样的看法。)
一些结尾句名副其实,这不是因为它们多么卓越,而是因为它们适合放在结尾句的位置,能完成必要的概括任务。一个好的例子是电影《热情似火》(1959)的最后一句台词——“Well, nobody’s perfect.”(好吧,人无完人。)这句话是乔·E.布朗说的,他在片中扮演一名百万富翁,疯狂追求男扮女装后的杰瑞(杰克·莱蒙饰)。杰瑞试图向奥斯古德(布朗扮演的角色)解释为什么他们不能结婚,但奥斯古德总是转移话题,反驳每一个理由。最后,杰瑞觉得只有一个理由奥斯古德无法反驳,于是他脱掉假发说:“我是个男人。”“好吧,人无完人。”这句回应彻底颠覆了理由说明这个游戏,它颠倒了理应推动情节发展的各种假设——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很重要,任何事很重要。当然,在电影中,这些假设总是遭到怀疑,比如变装、性别角色对调、模糊界限的趣话等。
“好吧,人无完人。”重演了这些(有些时候隐秘的)主题,并在其上加了“完美”之冠。
另一些著名的结尾句也为它们所要收尾的作品做同样的事。“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是电影《乱世佳人》(1939)的最后一句台词,也是斯嘉丽·奥哈拉的最后一句宣言,声称自己不会被世界打败。“Isn’t it pretty to think so?”(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是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的最后一句,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带有遗憾且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小说所糅合的浪漫主义、愤世嫉俗和冷峻的现实主义。———句中“pretty”一词发挥了主要作用;它同时暗示了一些引人入胜的东西和一些徒有其表的东西;它既是肯定的表达,也是对其的价值评判。“He loved Big Brother.”(他热爱老大哥。)是乔治·奥威尔《1984》(1949)中著名的结尾句;
区区四个词却宣布了极权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冷酷事实。
不过这些句子都无法证明我的意图,因为对它们影响的评估取决于是否完全了解前面的内容。单独来看,“人无完人”是陈词滥调;“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平庸无聊;“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就是普通的问句;“他热爱老大哥”则明显有点多愁善感。在本章中,我要关注的结尾句本身能够提供丰富的内容(或者至少一部分能够做到这样),以供相对独立地分析它们。我用了“相对”一词,因为“结尾句”与“起始句”一样,同时属于形式和内容类别之下。结尾句是形式的东西,因为它们能够与说过的一切毫无关联地被单独挑出;但只是由于结尾句出现前那些说过的话,结尾句才是共鸣性的。于是,在接下来的一连串结尾句中,形式与主题分析会交错在一起。我会以完全欣赏的模式进行阅读,寻找一些能给读者留下印象的句子,哪怕他们对以这些句子收尾的作品一无所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