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时间不逝,圆圈不圆(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试图摘下爱情面纱的马塞尔最终发现,爱情就是风中鼓荡、拥抱虚空的面纱本身。爱人眼中藏着几十个世界,爱情“使我们进入一种陌生的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增殖、分裂,被爱者的魅力便来自与此,可与之相悖,求爱者永远被嫉妒驱使,或镜廊反射般发现无穷的新世界,或扼杀新世界产生的可能,以致盲为代价掐灭迷幻的虹影。爱情是永恒的,因为它处于永恒的追逐之中,而“幸福最终是可以获得的(当它不再是幸福时)”。

《追忆似水年华》:时间不逝,圆圈不圆


△Laperouse咖啡厅“那就是在时间之中”
虽然全书名为“追忆似水年华”,但是,书中贯穿性的行为不是追忆,而是“破译”。无论是贡布雷花园中斯万来访的门铃、浸泡在茶杯里的玛莱德娜蛋糕,还是从山楂花瓣上的斑点散发出的阳光芳香、巴尔贝克的毛巾触感,它们都是记忆之深海中向上升腾的泡沫,夷犹飘逸,却触手即灭。普鲁斯特的选择,是以拼图为创作。
但这种一一对应的、象形文字式的破译在“三棵树”面前遭遇了失败:天边那三棵似曾相识的树如此强烈地展现自身,拒绝与任何一段真实亲历的时光形成映射。于是普鲁斯特终于发现,由身体性的、非自觉的记忆唤起的时光碎片,无法在整体上连缀成柏格森意义上的时间绵延,只能如架子上装满液体的瓶子一样,虽然彼此靠近,却永远分隔。
最后一卷,在记忆符号增殖分裂达到顶峰、即将挤破玻璃瓶,渗透进现实时,马车驶过两块不平的石板,将马塞尔拉回昔年记忆。就在这转瞬即逝的时刻,大教堂距竣工只差最后一块记忆砖瓦,自浩瀚记忆中萃取而出声色味即将融汇成汁、包裹住文字之核,普鲁斯特却抽身远离,收回攀枝折条的手,让果壳贴着宇宙的左心房生长:“我没有到那个大院里去寻找那两块绊过我脚的高低不平的铺路石板”。
非自觉的记忆碎片飘散后,艺术或许开启了永生的窄门。普鲁斯特生于贵族世家,与艺术家接触几乎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本人也受罗斯金理论的深刻影响。作曲成为凡德伊“‘听到’世界后,把世界抛出体外的方式”,他的小乐句亦是斯万与奥黛特的爱情见证;马塞尔聆听阿尔贝蒂娜弹奏钢琴时,会把音符按音高和时值在脑海里描画出错综复杂的阿拉伯式图案,于是“世界上少了一段乐曲,但多了一个真理”;还有拉贝玛悲剧中凝固的造型、埃斯蒂埃尔以描绘海洋的笔法画出巴黎屋脊永恒的浪花……马塞尔认为,艺术是窥见“成百上千人眼中的成百上千个宇宙”的途径,也是在时间中永恒的不二法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