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好:正如特吕弗所说,希区柯克的所有讥讽都是由于悲伤|纯粹电影(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 犯人的真面目
在《房客》之后,将“连环杀人犯”作为叙述情节原点的讲述又出现在1943年拍摄的《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1960年拍摄的里程碑式的《惊魂记》(Psycho),以及希区柯克倒数第二部长片《狂凶记》(Frenzy,1972年)里。
除了《惊魂记》中一人分饰两角的诺曼·贝茨,每个连环杀人犯都拥有他们的代号 —— 在《房客》里,是凶手本人留下的纸条“Avenger(复仇者)”;在《辣手摧花》里,是报纸媒体所命名的“Merry Widow Murderer(寡妇杀手)”;在《狂凶记》里,是由于凶手每次都缠绕在受害者脖子上的领带而得名的“领带杀手”。或是因为当时电影严格的审查制度,或是因为像《房客》里饰演神秘房客的大明星艾弗· 诺韦洛这样的“超级明星”不能以杀人犯形象出现在电影里诸如此类限制原因,又或是因为希区柯克需要制造一个明确的审判机制——在这些电影里,所有的“连环杀人犯”都看似获得了相应的惩罚式结局。
虽然观众在屏幕之外明确看懂了“凶手是谁”的指认过程,然而连环杀人犯们的最终结局似乎告诉我们,“抓到凶手”并不是电影所制造的最终快感的主要来源。其中《房客》是一部极为特殊的影片,这部默片被视作为“希区柯克风格”的成熟开始,我们从中可以窥见的不仅仅是日后将颠覆电影表现形式的俯视镜头运用、物品与人物心理的联系、蒙太奇的跳跃拼接和卡拉瓦乔光线在情节推动中的影响作用,更延绵不绝的“灵晕”来自于——诡异的音乐与光线疯狂暗示陌生房客可能就是那个在伦敦街头猎杀金发女郎的杀人魔。然而影片最后,在我们以为可能成为猎物的黛西最危险的时刻却揭晓了房客并不是杀人魔,而是第一位受害人的哥哥;然后在房客被愤怒的群众逼到绝境的时候,黛西的前男友却带来了真正的杀人魔已经被捕的消息——在整部影片中,那个造成一切结果又终止一切行动的真正的“连环杀人犯”从来没有出现过,他成为了“悬念”本身,并且希区柯克一秒也没有浪费这个悬念所起到的作用。
《辣手摧花》则与《房客》相反,一开始,凶手就在那里:通过满地的美元和蹲守的警探,我们几乎就能猜到这是一个拥有秘密的男人。希区柯克很善于玩先给出答案的游戏,就和他那个著名的“桌下炸弹”理论一样,观众倒数着寻找杀人凶手查理随着剧情发展而流露出的一条条破绽。其实最后查理对自己侄女查丽的意欲谋杀并不能严格算在自己犯下的寡妇谋杀系列罪行里,而是极端自私的冷酷人格暴露,正是查理的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他被反杀,被呼啸的火车碾过。其实在火车上有一个镜头给到了和查理同车的一位贵妇,除了暗示观众之前查理设计连环谋杀的贵妇们可能都长着这样的脸和这样的身材之外,还给到了观众一丝提心吊胆的悬念——下一次谋杀是否会发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