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原刊载于《故宫学术季刊》,第三十一卷第四期,页121-204,澎湃新闻经黄士珊教授授权转载,以飨读者。黄士珊教授在这一领域的专著《图写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的译本已于2022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若从世界美术史的比较视野来检讨中国视觉文化的特色,很多人都会同意,其最独特的表现之一,莫过于对山水主题的爱好。而这点视觉文化之特质,又在山水画科的表现上最为显著,也因此得到学界最广泛的关注。中国的山水画,写意重于写生,所以它也成为文化载体的有力符号,举凡山水与政治、文人文化、宫廷及其他赞助者品味、宗教、哲学、科学等关系之议题,都深切地反映在近百年来学界对中国山水画研究的论述成果上。然而,在众多山水艺术的文化研究中,关于山水与道教的研究,仍属少数,也是本文希望能多加着力的主题。
台湾地区知名的艺术史学者石守谦先生,为山水画与道教之论题开创先河,启发后学良多。从他关注十四至十六世纪元代道士画家以及明代浙派画家的一系列水墨画研究中,[1] 可以总结出一以龙虎山道教势力为中心、由福建及江西东部向外散播的独特水墨画风。这里所定义的 “道教水墨画风”,乃以 “笔墨特色”为主,虽其所讨论的画作主题不限于山水,但对吾人了解山水与道教之关系,亦提供了极为新颖的视点。简言之,此类道教水墨画,笔墨浓淡变化多、并常呈减笔、快速、粗放、自由的风格,似乎在强调道教的 “变化”之趣,表现了 “对道的瞬间体悟”。[2]
本研究即建立在上述前人研究的基础关怀上,但求从 “笔墨”之外的另一个角度,特别是从对各种反映道教山水观的图像之检验,进一步探索、归纳道教山水观在唐宋元时期图像史(history of images)中的视觉型塑。本研究所使用的图像资料,除了艺术性的 “画”之外,还包含了许多附属于知识性文书中的 “图”,如道教的符图、堪舆论著中的风水图等。虽然 “图”与 “画”经常被广义地使用以泛指图画或绘画,但是从中国视觉文化史或图像史研究的角度看来, “图”除了一般较为人熟知的插图(illustration)外,还包含各种图案(graph)、图表(chart)、图型(diagram)、地图(map)等。因其视觉的特征、使用功能、文化网络与绘画不尽相同,实有必要被视为一独立的图像科别以利进一步作视觉的研究。
过去艺术史学者对 “画”的研究多于对 “图”的关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跨领域的文化研究,从中 国知识传承的角度重新评估 “图”的重要性,值得艺术史学界参考。[3]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