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论文|路风: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1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第一个电力机车的研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反映出从无到有地掌握技术所必需的能力积累。从1958年到1967年,中国一共生产了7台6Y1,都在宝凤线上试运行。直到1968年研制成功的第8号车被命名为韶山1,中国终于有了开始批量生产的第一个电力机车型号。1969年,厂所合作又在引进的法国6G1的基础上研制了韶山2,但只生产了1台。
第二代:级间平滑调压、交—直电力牵引。
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电气化铁路的更大发展。1978年,铁道部决定株机厂的主营业务从蒸汽机车修理转为电力机车制造。那时,世界先进国家的电力机车走到相控阶段,即不仅使用晶闸管(可控硅)整流,而且代替调压开关来进行无级调压。但当时株洲所研制的晶闸管功率不够大,又无法引进。株机厂的工程师从外国期刊上发现关于有级和无级调压结合的原理,便采用有级和无级结合的方式解决调压问题,于1979年成功开发出韶山3。这种调压方式被称为“级间平滑调压”,从结构上看是有级的,从牵引特性上看是无级的,同时为应用自己的晶闸管提供了经验。韶山3成为中国很独特的一代电力机车,在国际上没有与此相对应的一代。它于1982年年底通过部级鉴定,1989年为替代韶山1而投入大批量生产。
第三代:相控调压、交—直电力牵引。
第三代电力机车的技术标志是相控无级调压。20世纪80年代,电力牵引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在功率半导体技术上也进步很大。株洲所在1970年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后,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从80年代初开始研发不对称晶闸管,从90年代初研发可关断晶闸管。
第三代电力机车从1985年研制成功的韶山4开始,经过韶山5、6、7,一直发展到准高速的韶山8和9(时速160~170公里)。这些车型及其衍生型号的总趋势是功率和速度不断提高。株机厂和株洲所仍然是研制和生产电力机车的主力,不过也有更多的企业(如大同厂、资阳厂、大连厂)加入这个行列(特别在生产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分别从欧洲、日本、苏联购买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直流相控电力机车,特别是通过购买150台法国8K机车从法方得到技术转让。但中国没有仿制8K车,而是把从“联合设计”中学到的关键技术运用到韶山4上。
在吸收8K车技术的基础上,株洲所从1987年开始研发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其间又与大学合作开发了微机诊断、事故记忆和显示功能。1991年,株洲所把韶山4型0038号机车改造成微机控制车,完成30万公里运用考核。这台机车于1992年初在宝成铁路投入运行后,虽然微机系统的用户界面、抗干扰能力仍有不足之处,但控制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1997年,微机控制系统被批量应用于韶山8。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