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的遗产:直觉超越理性,神性超越凡间(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及其对艺术电影的影响塔可夫斯基遗产
作者 | Nick James
原文刊于《视与听》
译者 | Lycidas(巴塞罗那)
编辑 | 余春娇(上海)
伟大的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6)一生作品数量稀少——仅仅七部极具超验性与精神性的影片;它们皆具有鲜明的特征:细腻优美的视觉画面,令人迷醉的长镜头,对风景与自然近乎泛神论式的崇敬,以及真实时间、梦境与记忆密无间隙的融合——这些影片在重新定义艺术电影可能性的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
塔可夫斯基长盛不衰的影响力可见于过去三十年中诸多电影人的作品之中——从拉斯·冯·提尔和泰伦斯·马利克到贝拉·塔尔和克莱尔·德尼,尽管接受影响的方式各异,影响的存在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仅仅七部长片——《伊万的童年》(1962)、《安德烈·鲁勃廖夫》(1966)、《飞向太空》(1972)、《镜子》(1974)、《潜行者》(1979)、《乡愁》(1983)、《牺牲》(1986)——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就改变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能达到的高度。虽然究竟哪些电影人应被归入“真正伟大”之列尚无权威共识,但就众多当代电影人传达的信息来看,得出塔可夫斯基应该位列其中这一论断显然并不过分。一位电影人的影响力究竟为何变得如此具有文化渗透性?影评人们非常喜欢使用“塔可夫斯基式”一词。每当出现一部具有哀歌气质的影片——拥有诸如单机位长镜头和有意模糊的真实时间、梦境与记忆,并醉心于展现自然风景等特质时,这个词便随处可闻。
可以说对于电影节钟爱的某一类艺术电影,塔可夫斯基的存在感无与伦比。如果片中出现草原被风激起的漩涡,苍翠山谷中白雾轻笼的房屋,仿佛荡涤一切的暴雨,熊熊燃烧的谷仓或建筑,又或者出现越过水面下沉没物体的推进镜头,那么距塔可夫斯基的名字出现就不远了。这些意象的使用也许看起来肤浅,但却表明探讨超验和精神主题的更广大美学领域的确存在,同时这一领域的共鸣并不局限于宗教信仰——我们也许可以称其为一种拥有“不可知论式庄严”的电影形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