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的遗产:直觉超越理性,神性超越凡间(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彼得·勃鲁盖尔 《雪中猎人》绘画影响了塔可夫斯基对于画幅内空间的使用。他时常寻求平面化,将画幅中的空间内容按照俄国圣像画的方式分割(这种技法由他的同胞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进一步发扬光大),或者精确地将人物以勃鲁盖尔的方式置于风景之中。我在此只谈及了绘画方面的指涉,比如在他永远离开苏联后对于思乡之情的研究之作《乡愁》开场,主人公前去拜访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所作《分娩的圣母》,同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埃尔德纳修道院废墟》则启发了影片结尾的惊人画面。
即便如此,我并不是说塔可夫斯基对现代主义一无所知——尽管也并无太大空间去探讨他对这一领域究竟兴趣几何。事实上,他对于二十世纪前艺术作品的再使用本身就是典型的后现代技法。
《乡愁》剧照影响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人包括他自己提到的俄国前辈——普多夫金、爱森斯坦、杜辅仁科——以及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战后国际大师: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布列松、布努埃尔、德莱叶、费里尼和黑泽明。塔可夫斯基对他们影响的接受在离开苏联之后更清楚地显现出来。
为了完成《乡愁》,他从好友安东尼奥尼那里借来了不少合作者,包括编剧托尼诺·格拉。最后成片效果既像着迷于几何学的晚期安东尼奥尼,又确确实实是一部塔可夫斯基作品。他的第二部后苏联时期影片,也是最后一部影片,《牺牲》,部分是对伯格曼的致敬,部分是临终前的最后绚烂,一切都在烈火中熊熊燃烧。影评人倾向于认为这两部是塔式最弱的作品,但当他拍摄这些影片时,早已成为了电影万神殿中的一员。
在上述提到的俄国大师中,杜辅仁科是真正的先驱者,考虑到他的《大地》(1930)开场镜头中,麦田在明晰的黑白画面中闪闪发光,风吹拂着麦秆,可以看出这片田野代表着俄国草原,因此可能会产生“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后来的塔可夫斯基才是这种特定景观的所有者”的疑虑。
另一方面,爱森斯坦则是一位塔可夫斯基决定摆脱的前辈。塔可夫斯基坚持捕捉真实时间对于电影的独一无二性而言至关重要,并因此走到了爱森斯坦所推崇的快速剪辑理论的对立面,不过在《安德烈·鲁勃廖夫》中还是能够看到诸多爱森斯坦经典作品的影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