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不断为新文化史进行辩护,达恩顿对这种方法的短板也不加袒护。首先是史料的稀见程度。巴黎警察的文坛观察档案、印刷工人的屠猫纪闻、卢梭爱好者的购书单,作者用如此稀少的史料才得以分析三者的世界观。有太多的“失语者”难以被分析,这是来自史料的客观限制。再者,即便拥有稀见史料,与史料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若昭彰不明,对史料是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判断就会令人困惑。如此,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过度诠释的境地。但我们可以说,达恩顿的尝试为我们观察旧制度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对文本生产过程、社会环境、文本语词和结构的分析,辅以人类学的运用,作者成功使自己提供的解释与大环境融洽相处。
本书的结构是独特的,作为一本著作,六个章节间相互独立,缺少联系。本书有明确的结论吗?作者想要通过此书表达什么观点?亦或是为了呈现而呈现?
六个章节看似零散,却有一共同的基调:旧制度。在对旧制度下法国各个层次的人的心态刻画的过程中,作者有意将这些心态与“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样态相对照。书中显然有一些现象与大革命无关甚至是相悖,比如农民的世故圆滑、印刷工人选取猫作为迫害对象、警察现实主义的眼光,只有劳资间的矛盾、中产阶级的崛起、哲人对理性的推崇和读者的浪漫主义情怀才是创造大革命后“新世界”的关键要素。但正是这种“异样”的叙事构成了本书的要义。如果传统的史家认为“大革命”是旧制度的终点,他们的著作将如何书写?推动大革命形成的“新现象”(中产阶级、哲人、启蒙运动)会成为史家所注目的焦点,与之无关的现象(农民、屠猫)则有意被忽略,如此,历史被“脉络化”,在人为的构建中朝着一个固定的终点前进。达恩顿对六个不同群体心态的呈现,实际上是展示出了为脉络化的历史所忽略的诸多面向,更是对脉络化的“单线历史”的反思。
达恩顿借助对文本“语言”的解读,完成了对旧制度时期法国不同群体的世界观的探索。当这种探索完成时,作者的成果也转化为新的“文本”,等待读者去解读。读者阅读作者书写的文本同样可以有分析其“内容”和分析其“形式”两种路径可循。当读者着眼于文本的内容时,似乎是在从研究专著中获取分析的方法、结论和不足之处,譬如针对《屠猫狂欢》,读者可以去考察一下达恩顿如何对个案的世界观进行分析、材料选取的是否恰当、最后得出了怎么样的结论;但当读者着眼于文本的形式时,则将“研究专著”变为了一般意义上的史料,作者所使用的语词、对章节的排布,其背后反映着作者本人的心态世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