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偷马》:哪怕拿了柏林银熊,也一定要去看原著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02:06
在理想国最近的一次新书分享会上,孔亚雷老师和单读主编吴琦老师聊到文学和电影的关系时,孔老师毫不留情地指出,优秀文学作品的一大标志就是:它很难被改编成电影。
维斯康蒂拍兰佩杜塞的小说《豹》,最留名影史的是里面那个长达50分钟的舞会场景,而这在原小说中其实是最为薄弱的部分。但通过维斯康蒂的视听语言,这一段落以影像的方式获得了令人挥之不去的华丽重生。似乎差的文本让影像焕发力量,是因为文本文学性的退缩反而使导演的创作生长出再想象的空间。
 

《外出偷马》:哪怕拿了柏林银熊,也一定要去看原著


通过《豹》的例子,孔老师激烈地把电影和文学对立起来:好的电影改编一定是因为文本差,好的文本改成电影一定是坏电影。暂且不论这个绝对的说法是否一定,但《外出偷马》的改编尝试,被他一语中的。
那么好的文学不能被改编的究竟是什么?是文字作为一种语言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被叙述出来的能力,就像塔可夫斯基所发挥的、影像作为一种语言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被呈现的特性。媒介各自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可替代。优秀的导演明白这一点,他们在影像的媒介特性上深耕甚至有所拓展;优秀的作家也用直觉性的、与人生经验共同流动的写作验证了这一点,比如佩尔·帕特森《外出偷马》的写作。
面对强大的、无可抵抗的文学感,导演有两个选择:一是实打实遵从,二是他作为创作者自建文学感。后者要求消化原文本后再进行自我经验的输出,前者则容易落入感受之河的中流,完全被小说饱和的文学感所左右,因而影像的再想象空间被压榨到底——电影《外出偷马》就失败在这里。
 

《外出偷马》:哪怕拿了柏林银熊,也一定要去看原著


帕特森生于1952年,三十五岁时才真正开始全职写作。他的作品多取材自平凡小人物,围绕人的孤独或少年情谊的离去来展开。《外出偷马》是帕特森的代表作。2007年,就是凭这本小说,这位在欧美文坛寂静无名的中年作家,一举击败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三次获得布克文学奖的鲁西迪、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考克·麦卡锡,拿下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震惊四座。今天读北欧文学,帕特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作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