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荦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成就|郑宜秀(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985年,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病症且年逾古稀的王仲荦先生,踌躇满志,壮心不已,不顾年迈多病,每天仍坚持工作四五个小时,往往一天要写两三千字。朋友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我准备把这些年的论文编成一个集子,集名《㟙华山馆丛稿》,计划一年之内编成。此后视我的健康情况,还预备写几部书。生命不息,写作不止。”可是,就在他说过这话的第二年,当他完成了上书编写计划,另一部新著《金泥玉屑丛考》刚写完第五卷时,不幸于1986年6月4日因心脏病猝发而溘然辞世。王先生实践了他生前的誓言,走完了他拼搏奋斗的一生历程,成就他的光辉业绩,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宝贵的治学经验。王仲荦的名字将彪炳于中国学术史册。
二、兀立的建树 光辉的业绩
王仲荦先生一生未离开过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育和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里,他孜孜不倦,教学之余,著述不辍。尤其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里,接连出版了《北周六典》(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再加上生前付梓,之后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㟙华山馆丛稿》、198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隋唐五代史》、1985年交稿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以及大体编成的《金泥玉屑丛考》(即《中国古代物价史》),以及先后发表的论文150余篇,总计十余种,四五百万字,都是内容丰富、自成体系、观点独到的传世之作。他终生执教,是一位受欢迎的优秀教师;他著述丰富,创见颇多,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王先生逝世后,他的弟子、同事,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郑佩欣先生有挽联云:
有遗著四百万字,育齐鲁三千英才。
此联大体道出了王先生一生教学、研究的主要贡献。
王仲荤先生在学术上的建树颇多,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其一,对古代史上几个重大问题,如古史分期问题、春秋战国之际的农村公社和休耕制度问题、物价问题、明代纺织业生产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都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古史分期问题,他独树一帜,提出了著名的魏晋封建论。他在《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一书中作了深刻分析,认为从殷商一直到东汉,都是奴隶社会。中国奴隶社会大体可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落从商代到春秋,是社会上农村公社和未获得充分发展的早期奴隶制并存时期;第二段落是从战国到东汉时期较发展的奴隶制,在那里农村公社已彻底瓦解,奴隶制开始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到魏晋时期,封建制度终于形成,并取代奴隶制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王仲荦先生魏晋封建论的建立,他本人则成了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