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谈新片《场景》:拍摄对象、影像语言和在场性(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苦钱》,2016,图片来源:Chinese ShadowsQ:
电影学者Elena Pollacchi在她的文章《Extracting Narratives from Reality: Wang Bing’s Counter-narrative of the China Dream》中将你的创作形容为“Cinematic Journey, 一种电影化地理路程。与‘中国梦’主流社会所强调从外围到中心的经济成功不同的,一个尖锐的、相对的地理区域状况‘见证’”。你如何看这样一种对你作品空间化、地域化的解读?你在中国不同地域的拍摄足迹,你期待记录的是怎样的面貌?
王兵: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热衷于旅行,上大学以后所学专业又是摄影,所以就经常去不同的地方拍照片。1999年以后,我开始拍摄大量的纪录片,开始在东北拍摄《铁西区》。后来在西北拍摄了一些历史片,去云南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云南的气候,之后又到浙江。拍摄影片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和人交流的工作,经常去一些不同的地方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一些。也就是说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旅行。过去或许我对电影有一些梦想,其实也不是我现在拍摄的影片类型;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对电影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想象力了。现在拍摄影片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时间不要被消耗,也让自己的生活比较忙碌和充实。
来源:“王兵主要记录片的拍摄地”,Elena Pollacchi (2017) Extracting narratives from reality: Wang Bing’s counter-narrative of the China Dream, Studies in Documentary Film, 11:3, 217-231, DOI: 10.1080/17503280.2017.1357107
Q:
你的拍摄对象之间似乎没有太多关联,也充满了随机性:比如说拍摄《铁西区》的沈阳是你上学的地方;《方绣英》的拍摄,是因为先认识了她的女儿等等。你在选择拍摄题材上是否有自己的主观偏好?
王兵:
我在选择我的故事时,会首先选择我的拍摄人物,看和这个人物是否有一种彼此的信任,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除了语言之外的另一种相处密码是否合拍。对我来说,一部电影取决于所拍摄的人物,而不是一个题材,或者是一个故事。因为电影的主体是靠人物来叙述的,对拍摄的人物是否感兴趣是我拍片以来一直遵从的基本路径。对题材来讲,每个故事之间会有很大差别,但是当我想拍的题材里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物,我就会放弃这个题材的拍摄,因为题材并不是一个电影的目的,我对电影的理解始终还是集中在拍摄的人物上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