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对于歌德,诗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对于荷尔德林却是生命意义的全部|纯粹阅读(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人只能偶尔的承受神的圆满,
其余的生活只是对此的梦想。
不可避免的是——法厄同的下场!——乘太阳车隆隆飞驰之后就要跌下深渊。
因为看起来,
好像我们不耐烦的祈祷
众神并不喜爱。
现在天赋,那乐天、幸福的天赋,向荷尔德林展示了它的另一幅面孔——魔鬼的阴沉晦暗的面孔。荷尔德林总是遍体鳞伤的从诗艺中跌回现实生活,他像法厄同一样,不仅仅跌到地上,跌回他的家乡,而是跌的更深,跌进无尽的忧郁的海洋之中。歌德、席勒,他们从诗艺中走出都像是旅行归来,从异国归来,有时很劳累,但思想集中,心情舒畅,而荷尔德林离开诗人的状态就像从天空坠落,体无完肤,一蹶不振,像一个被神秘驱逐的人留在物质世界之中。他从热情中清醒过来总像是经历了一种灵魂的死亡,这个被抛下的人立刻感到现实生活的乏味和粗俗,“一旦激情死亡,众神亦将死去,一旦心灵死亡,潘神亦将死去”。清醒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痴迷的狂热以外一切都乏味而苍白。
三大师传
作者:[奥]斯·茨威格 著 申文林 译 高中甫 校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因此这里——和荷尔德林的肉体的独一无二的兴奋力量相对应——正是荷尔德林的那种独特的多愁善感的根源,这种多愁善感并不是忧郁或者一种精神的病态的抑郁。它也像迷醉一样产生于自身并以自身为营养,他也极少有经验的汇入(不要过高估计了迪奥提马时代!)他的忧郁不过是他对迷醉的反作用状态,而且肯定是不具有创造性的:如果他感觉自己身处彼岸,他就意气风发,接近无穷,而在非创造性的状态中他就会意识到他和生活之间巨大的 陌生感。因为我想这样描绘他的忧郁:一种无名的陌生感,一个迷途的天使对他的天堂的悲思,一种孩童哭诉似的、对看不见的故乡的乡愁,荷尔德林从不曾试图像莱奥帕尔迪,像叔本华,像拜伦那样把这种有预感扩展成对世界的悲观主义情绪(“我敌视人类的思想”),他的虔诚从不敢把神圣宇宙的某一部分作为毫无意义来加以否定,他只是对现实的、实际的生活感到陌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