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把东北作为方法(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她质疑那些千篇一律的相似性,认为一个我们想象中高度相似的东北会让我们忽视乃至遗忘关于东北的那些更丰富的内容,它们交叠错落于广阔的海面之下。
而正如戴锦华所言,我们或许可以“把东北作为方法”,去潜入历史、重返历史。于是,这场文化直播间的谈话,也就成为了我们初次但重要的一次尝试,一次迈出。
以下为本次谈话的文字内容整理。
一、如何理解“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
凤凰网读书:一直都很想好好聊聊东北文艺。知道戴锦华老师和滕威老师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所以就有幸有了今天这场直播。戴锦华老师是著名的人文学者,您的电影课特别受广大网友的喜欢,我们在座的也都是戴老师的线上学生。
滕威老师是戴老师的学生,也是北京大学的文学博士,现在就职于华南的师范大学。今天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东北人。
滕威:对,我是哈尔滨人。
凤凰网读书:“东北文艺复兴”这个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火一阵子,想听听两位老师的意见,你们是否认同这个词?东北文艺有没有所谓的这样一个复兴?
戴锦华:当然东北人先说。
滕威:每一个概念它的提出和流行肯定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和道理。但是我作为一个东北人,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确实恍惚了一阵子,因为我觉得我们东北文艺一直比较繁荣,因为一直出很多的人才,好像没有过太明显的中断,所以我觉得也就谈不上复兴。
后来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现在大家说的“东北文艺复兴”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一些写东北的优秀小说,有一些包括脱口秀演员、说唱歌手、短视频网红,他们大量吸引了流量,然后大家就觉得哪哪都是东北人,哪哪都能听到东北话,好像宇宙第一方言就是东北话。但事实上这种所谓“东北文艺复兴”,它跟我曾经熟悉的那种东北文艺不太一样。
因为我不光是东北人,我还是在工厂大院长大的。我的前后邻居,那些叔叔阿姨,他们上班的时候是工人,下了班可能就是拉小提琴的,拉二胡的,吹口琴的艺术工作者,他们身兼数职。

戴锦华:把东北作为方法


电影《钢的琴》剧照
同时,你也可以看到曾经有很多歌唱家、演员,尤其是像评书、相声等曲艺表演者,非常多东北人。他们中很多人就是从工厂选出去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