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把东北作为方法(4)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以至于我后面再读班宇、郑执的作品,包括看他们的分享、演讲,都没有当时读《平原上的摩西》那么有代入感。
《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青橙文化 / 2016
其实他(双雪涛)跟我不是一代人,双雪涛、班宇、郑执这三个作家都是广义的“80后”,而我是70年代的人。但是我依然能在这篇小说的阅读感受中召唤出一个和他们近似的“情感结构”。
比如说《北方化为乌有》,光这个题目看着就要落泪了。刚才戴老师提到的刘岩老师,他就分析过《北方化为乌有》的题目,为什么不叫《东北化为乌有》,因为这里北方不只是一个地域范畴,一方面“作为工业基地和社会主义现代性前沿,东北转而成为北方本身的代表”,进而还指代着“工人阶级的有机社群”。换句话说,国有老工厂、当年的工人们都是转喻意义上的“东北”、“东北人”。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找刘岩老师的文章来读。
不过,我自己作为一个也算以阅读小说和教授怎么欣赏小说为业的人,在读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有时候会忘了我是一个批评者或者是一个文学的职业阅读者、我完全是作为一个最普通的东北人去阅读的。
像《平原上的摩西》里面写到的,交9000块钱才能上重点中学,这个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记得差不多从我开始上小学起,我爸妈就开始攒钱。因为他们开始听说,今后读书是要花钱了,上重点中学也要钱,上大学也要钱,所以工资能不花都不花,攒着给孩子上大学。这个事我妈至少说了十年,然后等我终于上大学了,这笔钱能用上了,她就觉得这十年的日子没白苦过来。
我看到有一些比较爱读那种“情节剧故事”的读者去评价《平原上的摩西》,认为这个小说“乱七八糟”的,有那么多叙事者,故事里的杀人案到底怎么回事,好像也没说得特别清楚。
但对我来讲,故事情节,所谓真相或者凶手是谁,以及杀人动机,这些一点都不在我的阅读兴趣之内,我在字里行间寻找的都是它所呈现的那种整体的历史感,这才是会让我有共鸣的东西。
凤凰网读书:戴老师呢?
戴锦华:当然都读过,但不是作为研究课题读的,而是作为一个读者而读的。大概每次谈到文学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第一资本都是——我是这么好的读者,因为我内在地需要读小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