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魏“子贵母死”制——人性泯灭背后逻辑和认知的双重错误
2023-06-01 来源:飞速影视
《公羊传》中有“母以子贵”,指的是母亲可以凭借儿子(的尊贵)而得以显贵。本来是一种母亲享福的美好。
可是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而出现因为儿子的尊贵而必须处死母亲的惨绝人寰的制度。
一、何为“子贵母死”
1、“子贵母死”的前朝案例
子贵母死制度是指立太子后,将其生母杀死的制度。最早实行立子杀母的是汉武帝。在巫蛊事件中,太子刘据、卫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身亡,太子母族卫氏势力被清除。
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由于刘弗陵年龄尚小,为防止刘弗陵母亲会专权动摇刘氏天下,杀其生母钩弋夫人。但是汉朝仅此一例,并未形成制度。
2、当偶然成为必然,当特例成为制度
将子贵母死制度化的是北魏时期,具体说来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了推动北魏从部落联盟的氏族社会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迈进,拓跋珪采用了这种残忍冷血的手段清除障碍。
从道武帝开始,子贵母死制度成为北魏易代之际的惯例。尽管后来已经不存在母族部落势力干政的可能,杀死皇帝的生母已经完全变成了打击政敌的一种手段。
二、对“后宫”的担忧引发的惨剧
1、部落社会女性地位高威胁君权
限制后权是以后实行“子贵母死”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原因。
鲜卑族在拓跋魏建立以前仍处在一个氏族社会,过着游牧生活。部落的联盟(联姻)使得鲜卑妇女拥有较高的地位,她们在社会生产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