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电影中的死亡(七)(4)
2023-06-17 来源:飞速影视
《爱情神话》(1969)
《爱情神话》根据公元前一世纪的同名小说改编,向人们描绘了罗马帝国荒淫无度的享乐生活,也展示了古罗马人的死亡观念,主人公恩科和阿休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阿休罗随心所欲地生活,抢走了恩科的同性恋人,洋洋得意,但最终却死于非命,他代表的是一种伊庇鲁斯式的追求现世欢乐的立场,而恩科经历了种种磨难,想要自杀却因地震幸免于难,之后又一次次陷入困境,面对老师将自己尸体分食给众人后终于顿悟,踏上了寻找新大陆的征途。
《爱情神话》(1969)
大概是因为发生在如此遥远的年代,无法完全「写实」地重现历史,费里尼用自己的「想象」来书写古罗马,所以他会说古罗马人对于他来说跟火星人是一样的,他之前的作品里一直抗拒让主人公死去,尤其是代表着他自己的主人公,而现在对面古罗马题材,「费里尼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尽情发挥了:死亡的节日,在节日中的死亡,《爱情神话》不是一个主题的、说教的电影……化装同样也让带着快乐的死亡面孔变得重要。一部严肃的电影,最后却找不到任何严肃的东西,影片里的人物活着、爱着、迷失着,最后死去。生活就是这样。」
《爱情神话》(1969)
在《第十个受害者》这部愉快的幻想型电影中,谋杀变成了家常便饭式的游戏,死亡变成了媒体时代可供消费的商品,这对冤家最后登上了逃跑的飞机,牧师在他们接吻时冲他们开枪更是典型佩特里式的黑色幽默。
佩特里幻想未来的罗马和费里尼幻想古代的罗马,同样都用「仿真术」描绘着他们的想象,不同的是佩特里以当时真正的罗马为外景地,而费里尼则在「电影城」的摄影棚里完成了这次想象;对于佩特里来说,未来的罗马充斥着死亡、欺骗、冷漠和暴力,而费里尼的古罗马是性的放纵、爱欲的狂欢以及无信仰的死亡,他们在同一个时代用不同面貌的死亡和性共同隐喻着整个七十年代的特征:一个色情的、恐怖的时代即将到来(恐怖主义在意大利的盛行从1969年12月米兰泉水广场爆炸案开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