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历史考证(8)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范文澜是与郭沫若并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的学术道路是由精熟于国学而走向唯物史观。他的治学曾深受黄侃、刘师培的影响,重视训诂、考证,著有《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正史考略》等。在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他经过学习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40年初到达延安之后,他接受党中央的委托,编纂《中国通史简编》,先是完成了延安版的撰著,计56万字,以后又经过长期的修订、重写,完成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自上古至五代十国),共计110万字,成为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其中,关于民族史记述部分,尤其展现其理论上的远见和精审考证的功力,二者紧密结合,因而做到立论坚实、考辨严密,令人叹服。这里仅举一例。
有关先秦时期各民族活动的史料比较缺乏且零散。范文澜克服了这一困难,认真地搜集了散见在《春秋》《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先秦典籍中的史料,加以爬梳、分析,专门在第一编第四章《列国兼并时期——东周》中,设了《各族间的斗争与融合》一节,头绪清楚地叙述了东周时期中原华夏族及众多的少数族的分布及活动概况,提炼、概括了华夏族与居住在中原地区及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而斗争,最后趋于融合这一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主流。范文澜说:“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例如杞君朝鲁君,用夷礼,杞被贬称为夷,后来杞国朝鲁用周礼,杞又得称为诸夏。”他从分析历史事实出发,精到地归纳总结,得出东周时期华夏族与诸族经过斗争达到融合,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加强,文化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很有意义的结论。
他说:“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了。”当时中原地区华族与诸族杂居、四方存在许多少数族的情况,书中有清晰的叙述。据《左传》所记载,东周王畿内有戎族小国,卫都城上可以望见戎州。在南方,长江、汉水两流域,是蛮族居住地,有群蛮、百濮、卢戎等。“以上诸族,散居中国的内部和四方。因为华族文化程度较高,政治上有霸主主持盟会,起着互助的作用。华族凭藉优势的文化和政治力量,终于融合了诸族。”南方蛮夷被楚统一,春秋时期楚是华夏的劲敌。东周后期,楚国文化向上发展,与诸夏相等,华夷的界限逐渐消失。东方诸族没有成立强大国,陆续被齐、鲁、楚吞灭。北方和西方则有晋、燕、秦强大起来,先后征服或融合了周围戎狄小部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