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3)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章太炎的学说在于抗拒流俗,鲁迅信以为然,他在尼采那里就意识到“取今复古,别立新宗”[6]的重要性。在精神的基本走向上,他们之间的交叉性,恰好是新的知识群落的一种必然的共识。
留日时期,鲁迅对章太炎的了解,主要依据《民报》的文章和那时候出版的《訄书》。不过,他对《訄书》还不能都深解其意,可能与章氏的文风过于古奥有关,而太炎先生学说中矛盾的因素,也未尝不是影响其认知的原因之一。章太炎的问题在于,因为多元论的冲击,思想跳跃的时候居多,缺少定力,这限制了他思想的发展。鲁迅是从尼采、克尔凯郭尔那里开始思考问题的,这个基点多年未变,显得有一种纵深感。章太炎由小学而社会学而文化史,驳杂有时淹没了智慧。鲁迅的不同在于,他不是简单从史学、宗教等层面思考问题,从一开始,就把思想定位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又靠科幻小说连接了彼此的核心之点。尤其是艺术美学的新思想的启示,使他进入比章太炎更为单纯、有趣的领域。这些与自己的趣味相符,又能突围到新的领域,感知世界的方式就不同于自己的老师了。
从鲁迅留下的几篇文言文的论文看,他的主要倾向是“取今复古”,基本状态在章太炎的逻辑里。那时候阅读的书籍、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内容,都涉及重新认识传统的问题,而恢复传统文化的活力,是离不开对于域外资源的借用的。章太炎介绍西方的思想,又重新整理国故,不过是重振旧有的文明而已。木山英雄在论述那时候的鲁迅与章太炎的关系时,也注意到了此点。他说:
鲁迅也好,周作人也好,都曾解释自己处于梁启超和严复的影响下所写的文章,由于章炳麟的熏陶而感行“复古”。其最显著之例恐怕是兄弟二人共同编辑的翻译小说集。在他们所写一、二辑共同的序言中有这样的话:“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海之微沤与,而性解思维,实属于此。”在《略例》里,他们把尊重原文的精神一直贯彻到标点符号的层面,一一进行细致的提示。在翻译工作中尊重原典的必要性,也是章氏列举汉译佛典之范例反复强调的精神。[7]
不妨说,章太炎的存在,对于鲁迅是一个出发点,思想的逻辑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复古,其实是回到精神的原点,重新开启自己的道路。他对于周氏兄弟的意义除了知识论层面的东西,还有价值论层面的遗存。后者对于鲁迅的启示不可小觑。比如对于魏晋文学的重视,就取太炎先生的思路,魏晋的思想与辞章,都是晚清思想家的重要参照,关于此,拙文《鲁迅体味魏晋文脉的方式》有专门论述,此不赘述。木山英雄也认为,章太炎身上的斗志品格,对于鲁迅的辐射力很大,后来鲁迅写小说时展示的复仇意识,一部分来自章氏。不仅仅是文章与文法的继承,章太炎给了鲁迅一种信念,那就是,在文化的重新组合里,是可以找到民族解放的道路的。这个思想,鲁迅晚年显得更为突出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