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4)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鲁迅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


章太炎

鲁迅随章太炎听讲是在1908年。许寿裳回忆说章太炎授课的内容是《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朱希祖则记录了章太炎讲授《庄子》《楚辞》《广雅疏正》的情景。这些学问对于母语的理解非常重要,他后来欲写一部《中国字体变迁史》,都与此有一些关联。而关于词语的内蕴的变化与调适的理念,也是由此延伸出来的。
章太炎研究方言与小学,其实思考的是汉语表达的问题。在熟悉了汉字的历史与词语的变迁史后,意识到文章的体例与格式,具有无限的可能。在自定年谱里,他写道:
初为文辞,刻意追蹑秦汉,然正得唐文意度。虽精治《通典》,以所录议礼之文为至,然未能学也。及是,知东京文学不可薄,而崔寔、仲长统尤善。既复综核名理,乃悟三国两晋间文诚有秦汉所未逮者,于是文章渐变。[8]
他在《訄书》中以古奥的词语表达思想,乃为了和当时的士大夫者流划清界限。在关于方言的思考里,他意识到古代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流失的可惜,于是主张对弃置语的使用。鲁迅那时候喜欢使用古语,其意与太炎先生同,不过是寻找另类的词语空间。只要看看与梁启超、康有为的不同,则能够感受从语言的深处处理思想表达的渴望,这其间的思想,在五四后继承了下来。
章太炎学术的思路,与同代人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注意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9]而语言是根本之处,乃学问的基础。章太炎在研究语言时,特别注意方言的流变史,其间心得多多,对于认识文化变迁之迹颇有价值。不过方言的本色,在其笔下还带有雅言之味,还是被学究化的存在。但尽管这样,对于留意文化史的人而言,其价值是非同寻常的。
不同时代的语言是略有变化的,这是思维与风气的对应。说“六经皆史”的背后,乃语言的变迁史也是对的。鲁迅后来看周秦汉唐的文献,意识到文字与辞章之间的关系,故游戏笔墨里也仿照过不同时期的古文。而《域外小说集》中的词语的使用就是旧时代的遗绪,许广平说有章太炎的因素,可能也是鲁迅自白的转述。在变换的辞章里,表达有一种陌生感中滋生的惬意,一个时代的人能够超越时代而运用另一种语言,乃智力的游戏。修辞意义上的古文,在那个时代也算得上一种先锋式的试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