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视觉小说的美剧问题(2)
2023-08-02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剧基本上都是上述电影导演擅长的类型,如黑帮题材《大西洋帝国》可以看作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纽约黑帮》《穷街陋巷》的衍伸;《冰血暴》改编自科恩兄弟的同名电影,并继续探讨了其残酷荒诞的主题、继承了凛冽的冷幽默风格;《毒枭》纪实的影像风格、扫毒的主题乃至魔幻的基调都和导演若泽·帕迪里亚执导的电影《精英部队》系列颇为一致——介入美剧创作的大多为作者导演,被美剧工业吸纳的就是其艺术个性。
第二个表征是不少美剧对文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24小时》。该剧入选《电影手册》2002年度十大佳片,《电影手册》的这一举动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在21世纪,电视剧和电影之间也有可能像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一样实现文体的嬗变,从而使电视剧成为一种更适于当代的影像表意系统。
《24小时》是美国经历“911”事件之后的应景之作,采用了在电视剧中并不常见的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同构的方式,即故事发生的时长正好与叙事时长相同,极具真实感,契合了《24小时》纪录性的影像风格。这一结构在电影中较为常见,如《五点至七点的克莱奥》《科洛弗档案》中就曾使用过。《24小时》一集讲述一个小时内的故事,由于插播广告的商业需求,每集实际长度在45分钟左右。一季对应一天,遵循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第一季的结尾,主人公包小强的妻子死于其情人妮娜之手,妮娜则仿佛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Female Fatal)。《24小时》激活了黑色电影传统,在好莱坞常见的“最后一分钟”,观众看到了《唐人街》那样的悲剧:爱人死在硬汉的面前。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后“911”美国观众的悲情心理。
此外,因为篇幅够长,美剧还具有视觉小说的魅力。长篇幅使得电视剧得以从一个城市的多个侧面切入,进而生成一幅当代都市的全景图,正如巴尔扎克书写巴黎、狄更斯书写伦敦一样。在文学中已经登峰造极进而衰落的现实主义长篇的写作传统,在电视剧土壤焕发巨大生机,其中的扛鼎之作就是《火线》。《火线》的超级粉丝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公开表示:“《火线》不仅是最伟大的美剧之一,更是过去几十年中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
2015年4月份,美国巴尔的摩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暴乱,一名黑人青年在警方押解过程中意外身亡,引发了黑人群体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参照这一事件来看《火线》,更能理解其在全球化景观中所构成的寓言。历史总在不同搬演,13年前《火线》中反映的社会问题,13年后仍旧上演。正如剧中卡夫所说,你不能管这个叫战争,因为战争总还有结束的一天。生活可能比战争来得还要残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