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在时间的河里,与自己重逢(9)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一个声音从内院里传来:“吃早饭了没,杨师傅?”
另一个回答:“老向啊,今天起得早咧,喝烟不?坐下来喝杯茶?”
石板街两侧的房屋上挂着许多新鲜的胡葱,炮制的方法与田家的如出一辙。
这一段露在景区之外的石板街大约有700米长,中间被一道马路与景区隔开,紧接着就是不断下坡的路段。
时常来芙蓉镇旅游的人很少注意到,石板街原来有这么长。相比较于景区内的喧哗,这里更安静些。在这里碰到的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及正在展开的生活。
如路边正在用火给腊猪蹄去毛的两位男人,向我介绍着这一复杂过程的诀窍:“要用大火去毛才能吃,刮掉外皮的黑炭”。
向下走,不过200米,就到了张第平家的面条厂。
张第平的面条厂供给着石板街两侧大部分古镇人的早餐。他家制作的面条劲道,口感偏硬,很受古镇居民的欢迎。
事实上,张家的面条就是根据古镇人的味蕾需要而设计的。面粉在搅拌时,加入适量的水与碱,在机器中充分融合后,被放入一个半自动面条机中。这个木质底座的面条机已经生产面条10多年,用得顺手,也就不舍得更换。
张第平说,他每天最多可以生产100斤面条。面条不在多,而在于质量。遇到下雨天就停歇,家里贮藏的面条大概刚好满足小镇的胃口。每天络绎不绝的本地人都会来称上两斤,有人专门等候新鲜出炉的面条。这种湿面更适合做凉面,下入锅中熟得也更快。
张第平父亲也是生产面条的。父亲每天可以生产几十斤,纯手工,挂在房檐下晒干,很受天气制约。现在借助现代设备,面条的质量又有所提高了。
张第平的生活也十分稳定。天气好时就加班做,贮藏够量时就停歇。与前来买面的老街坊探讨怎么做面条最好吃,顾客们提的意见也都会认真记下,下次生产面条时就会稍加改良。
张第平的楼上挂着几百根竹竿,儿子负责将刚加工好的面条拎到楼上风干。在电扇的吹拂下,长长的面条一起共舞,左右摇摆,散发着适中的面香。古镇悠闲的日子,从一碗热乎乎的碱面开始了。
[向仍玉米豆腐店]
用本地传统稻米和传统方法制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