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这碗“毒鸡汤”,对现代人的意义在哪?(6)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五四学人总结了一点,说中国是“儒教立国”,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和宗教一样,所以要打倒。在《新青年》杂志上,有很多批判儒家思想的文章,他们集中攻击的儒家思想中,有一点是儒家的家族主义,当时也有说法是宗族主义。反对儒家家族制,反对儒家礼教,在当时是五四新思想的一个主流。具体到文学创作,文学家们也继承了思想家们的号召,用文学作品进行新思想的宣扬,反对儒家思想,反对儒教立国。所以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发表于1918年的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直接拉开了对儒教的批判。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狂人日记》这个小说,以文学批判思想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要做好尤其不容易。所以五四文学在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避重就轻的选择,对儒教思想、儒家伦理的批判,集中于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的批判,“恋爱自由、婚姻神圣”成为文学热衷表现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革命的发起者胡适,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个现代话剧《终身大事》,说的是留学生田亚梅,喜欢多年在一起的朋友陈先生,想要跟他在一起。但是田亚梅的母亲田太太算命之后说两人命相不合、八字相克,因此反对。田亚梅最后留下了一张字条,离家出走,纸条上说:“这是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孩儿现在坐了陈先生的汽车去了,暂时告辞了。”父母为什么反对孩子的婚事呢?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传统文学,就会发现传统文学中年轻恋人的阻力大多来自父母,现代文学也借鉴了这种模式。后来我们读到的解放区小说《小二黑结婚》也是这么做的,因为八字不合所以反对儿女的婚事,以爱的名义做愚昧的事,顺带进行科学的启蒙,这是五四以来对批判父权专制、家族制度的一个惯用做法。
回到《终身大事》这个剧本,我们说文学是作家白日梦的实现,胡适先生自己在文学中虚构了这么一位大胆的田亚梅女士,做出了自己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事情,为爱离家出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是文学,这个理想的实现不需要任何代价,从剧本的走向来看,就是一个童话故事的现代版:从此田亚梅女士和陈先生过着幸福的生活。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很多人都认为胡适先生创作这个剧本受到了挪威一个剧作家的影响,就是易卜生,他写作的《玩偶之家》当时正在中国上演,说的是一个深爱丈夫的女子娜拉,在经历一系列事情之后,意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她悲愤地喊出:“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然后摔门而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