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秉》看汪曾祺埋藏在故乡和谐之美背后的文学寂寞(6)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从《异秉》看汪曾祺埋藏在故乡和谐之美背后的文学寂寞


汪曾祺以地点(保全堂)为经,以人物(王二)为纬,纵横交织,合成一首具有诗情画意,温情和谐的抒情民歌,但仔细聆听,却渗出带着寒意的哀伤和深沉的悲悯。刻意的粉饰,便露出令人惊悸的内质——为了生存,而压制天性,舍弃自我。《异秉》实是汪曾祺对那个时代人的生命形式的审视,对生存困境的哀痛,对苦涩命运的悲悯。
“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分解。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这个结尾可谓是作者的神来之笔,耐人咀嚼,从这里往回看,温存的表象逐渐剥落,取而代之的是寒颤。
汪曾祺以王二、陈相公、陶先生为主,一共刻画了十三个叫得上号的人,另以风俗为转移带出一众市民,这些人物仿佛汪曾祺随手撒下的一把芝麻,分散、杂乱,但又被结尾呈现的深邃、隐秘的心理聚拢。无论是兢兢业业的人,还是慵懒散漫的人,他们都渴望拥有异秉。他们相信有异秉的人会飞黄腾达,没有异秉的人注定卑微、渺小,这是他们对神秘莫测的命运的敬畏与屈从。他们渴望异秉,企图挣脱现实的困境,又是他们对冷峻命运的呐喊与挣扎,但最后,他们还是为了生存成了命运的傀儡。

从《异秉》看汪曾祺埋藏在故乡和谐之美背后的文学寂寞


且说王二“大小解分清”的异秉,实际上是对自我长期过分抑制而导致的生理畸变。王二最爱听书,但从前不敢去听,“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即便发达以后,同人讲话也不忘自己“卖熏烧”的身份,把王二内心深处的自卑、怯懦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王二对生存环境满怀焦虑,为了抵抗外界压力,天不亮就起来忙活,到晚上九点多,街上的铺子都打烊了,才吃晚饭,勤劳近乎于自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